【直击】东莞鞋产业转型 供应链硬伤仍需时日
【中国鞋网-要闻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内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新机遇。而制造业之都中国东莞,作为中国制造转型的样本,有很多成熟的制造企业需要寻找更适合它的地方去开厂办公,因此一次大的产业转移正在一带一路沿线紧锣密鼓地进行。
搬家到孟加拉的东莞制鞋厂
“中国制造”正在漂洋过海,而“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生根发芽。我们在23个国家建立了77个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国家级经贸合作区。
在位于孟加拉吉大港工业园的一家制鞋厂。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些制鞋的机器上写的是2010年在中国东莞制造的。而就在那一年,这家原本在广东的制鞋厂,带着将近一半的设备,和一百多号中国员工,千里迢迢搬家来到了孟加拉。
这里来办工厂跟中国相比,最大的困难就是原材料的产业链跟不上。连这样一个装鞋的包装纸盒都要从中国进口。要知道,这些纸盒来孟加拉到此一游,运费都超过盒子的价格了。所以现在鞋厂的老板下决心要在当地延伸产业链,不久的将来,东莞的鞋盒制造厂,台湾的鞋底生产线,都可能把新家安在这里。
在孟加拉吉大港的这个工业园里,不仅有来自中国的企业,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的企业也把厂房搬到了这里。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服装,鞋子,家具,户外用品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需要大量的工人。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转移 东莞现在发展什么?
中国鞋网记者了解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慢慢向更适合它的地方进行转移,而在中国东莞,许多人去楼空的厂房如今成为了创业者的乐园。陈晶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她现在正在创办一个3D打印平台。陈晶说,因为整天跟一些创客或者设计师有工作上的接洽。自己发现他们有很多好的创意基于个人的一些经济原因,或者一些时间的原因,没有把这些创意落地。
陈晶准确找到了这条产业链里的痛点,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千奇百怪;另一方面,很多设计师的好创意无法变现;而掌握着3D打印技术的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订单,生产不饱和。企业、设计师和客户,三方各有所需,陈晶创立的3D打印网络平台,正好把他们通过网络聚在了一起。
厂家可以通过3D打印网络平台寻找好的创意,陈晶举例说,在东莞有一个做充电器的企业花了很少的钱,就选走了一个创意,结果产品落地以后卖到俄罗斯已经卖了十万件。
“‘不可能’我们的理解是‘不,可能’”,这句话是对“创客”精神的最好写照。
作为中国制造转型的样本,如今的东莞正在进行着产业升级。这个过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来说,意味着的则是发展的机会。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额相当于科威特一年GDP
东莞的鞋业正在向缅甸、埃塞俄比亚等几个国家慢慢转移;服装产业逐渐被转移到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同时,棉花产量丰富的国家也加入进来;箱包转移到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玩具类的产品已经同尼泊尔、马来西亚等国建立了不少的生产合作。
产业转移的背后,这些国家吸引的是中国投资。如今,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美元,占到了全部对外投资的五分之一。这笔真金白银价值几何呢?它相当于石油大国科威特一年的GDP总额。(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