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鞋公司该如何应对疲软态势?
【网-行业新闻】备受关注的可穿戴行业在进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后开始出现疲软的态势。首先是智能手环领域,11月初,标志性智能手环品牌Misfit被时尚品牌Fossil收购。另一个智能手环大品牌Jawbone也在11月底大幅裁员,约占公司15%的员工被迫离开了Jawbone。
而智能手表领域也传来噩耗,据IDC数据显示,儿童智能手表在7、8月份爆发式增长后,9月份市场销量就开始出现急剧下滑。同时,央视连续几篇关于儿童智能手表的负面新闻更是给整个产业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儿童手表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为舆论媒体关注的热点。
除此之外,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寒潮,美股中概股集体低迷、A股又持续动荡,投资机构普遍受到影响,大部分投资机构选择减少投资或推迟之前的投资计划。
可穿戴行业整体大环境下滑,投资环境又不好,这无疑给今年刚刚兴起的智能鞋创业公司浇了一盆冷水。在整个行业陷入低迷时,智能鞋公司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
卖出去的智能鞋硬件要赚钱
刚进入智能鞋行业的创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会把自己的智能鞋产品价位定得很低,希望能够像小米那样用非常低的价格吸引用户,最终靠从用户身上获得的大数据来赚钱,但这种想法很显然是不靠谱的。
大部分创业公司卖出去的智能前期量都很少,积累的那些数据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再加上从智能鞋上获取的数据价值也没办法与手机和互联网的数据价值相比拟,靠数据赚钱这条路,对智能鞋的创业公司而言,从一开始就被堵住了。
正因为此,智能鞋创业公司首先要考虑的是让自己的产品能赚钱,而不是赔本赚吆喝。现在鞋子的成本已经非常低,智能鞋的元件价格也不高,如果是蓝牙元件,可 以控制整双鞋子的成本不超过100元。不过这算是非常低端的鞋子了,质量都无法保证。的赤兔智能跑鞋一开始卖199元,据我们推算,它鞋子的材质加上 小米的元件,只能勉强达到不亏本,后面量起来了,才算是真正赚钱了。
而如果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一开始没有传统鞋企那样的资源,想要做出同等水准的智能鞋,成本只有更高。可以说相比传统鞋企转型去做智能鞋的产商,互联网创业 公司天生就有很大的劣势。随着资本市场的降温,他们能够争取到的投资也越来越少,在即将到来的可穿戴行业凛冬中,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与传统鞋企抱团取暖
传统鞋企这几年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好过,经济下行的压力让整个鞋服行业销售都有所下滑,包括、、等大品牌都陷入了业绩不佳、频频关店的窘境中,更别说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代工厂了。
而智能鞋概念的出现给了他们一线光明,包括李宁、361°、双驰等传统鞋企都不约而同地在今年推出了智能鞋产品,力图在这个崭新的市场中抢占先机,给自己的企业打开一条销路。
数据显示,在今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至少有十几个智能鞋品牌在市场上出现。在淘宝上搜智能鞋已经数千个结果。而在这其中,销量排名考前的智能鞋产品,基本上全是传统鞋企推出的智能鞋。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智能鞋产品销量惨淡,几乎无人问津。
由此可见,传统鞋企积累多年的品牌知名度如今还不是互联网企业可以比拟的,在智能鞋的领域中,没有品牌的支撑,单靠互联网企业孤身奋战,基本不可能成功。 但如果能够与那些传统鞋企合作,共同推出产品,或许能有一线生机。而传统鞋企也能借助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新力量,让自己脱离亏损的泥潭。
那么问题来了,传统鞋企要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呢?厂商建一个互联网团队去负责智能鞋产品,会不会更合适呢?这些问题随着智能鞋孵化平台的出现,渐渐有了解决的方案。
智能鞋孵化平台
智能鞋孵化平台是近期推出的新概念,旨在开放智能鞋技术,让能够借用其中的技术。而如果公司有好的智能鞋项目,也能提供研发、设计甚至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 据彭博社在《中国制造艰难转型:莆田样本》报道中的介绍,现有的智能鞋孵化平台是由莆田鞋业协会在背后支撑,可以借用当地的鞋业资源,包括双驰企业以及来 自上海、深圳、福州的软件团队支持,主要目的是让鞋企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摆脱大多数中小鞋企对外贸订单的依赖,提高鞋企的科技竞争力。
而这同样给了智能鞋创业公司更好的机会,在经济大环境下行的今天,有一个专业、精准的智能鞋孵化平台,他们的智能鞋项目就更有保障了。
据了解,智能鞋孵化平台已经为5家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向他们开放鞋子的设计、制造以及销售的资源。莆田当地的鞋企已经与这些团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预计在明年年初将会有新的智能鞋产品进入市场。
当然,这一切还仅仅只是开始,正如彭博社在报道中所说的,整个制造业都在下滑,鞋业只有真正转型升级了,才能最终拯救这个日渐式微的核心制造业。而对于智能鞋创业团队,这也是他们的机会所在。或许,将来最好的智能鞋产品就在这里产生呢?(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