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实施提高奢侈品进口门槛
【中国鞋网-行业政策法规】中国实施跨境进口新税制,奢侈品市场将迎来震动,原本隐现的暖春将变成倒春寒。4月8日开始,海外进口高端腕表税率将从30%涨至60%,进口奢侈珠宝税率将从10%涨至60%。有分析表示,国内品牌或许将有一个新竞争机会,外媒称这也是中国政府的隐藏动机。
进口奢侈品贵了
4月8日即将实施的跨境电商进口新税制,不仅被认为将令部分电商平台模式失去政策红利,也被海外媒体看做是限制国外奢侈品类商品以及扶持国内品牌的隐藏功能。
根据即将实施的进口商品新税制,单次交易超过2000元限额以及个人年度交易超过2万元限额的, 将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不足限额的,需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的70%,关税暂免。这意味着,以前海淘纺织服装、皮革箱包、鞋靴需缴纳10%的关税,以后要缴30%;万元以上腕表以前税率为30%,以后会高达60%;香水、护肤品及化妆品以前税率为50%,以后提高到60%;珠宝首饰以前税率为10%,以后要缴60%之多。
此外,单次交易低于2000元限额的时尚类商品以及轻奢商品,因为将按照增值税(17%)以及消费税(20%)的70%进行缴税,因此相对以前的税率将有所下降,如低于限额的化妆品税率从以前的50%降低到32.9%,低于限额的腕表税率从以前的30%降到25.9%。
因此,海关新税实施后,进口成本提高最多的是价格超过限额的奢侈品类商品。其中以高档腕表、珠宝首饰最甚。以5000元的珠宝为例,调整税率后的含税价格将高达8000元,涨幅45%;以2万元的腕表为例,调整税率后的含税价格为3.2万元,涨幅32%;3000元的箱包鞋服涨幅为18%。
价格杠杆下,高档奢侈品的跨境进口成本抬高,奢侈品消费将受到影响。
消费回流悖论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总额为1.2万亿元,中国人消费了全球近46%的奢侈品。尽管中国人对全球奢侈品销售的贡献如此之大,但其中留在中国市场的消费仅占约20%左右。
商务部此前曾多次表示,会采取降低进口关税的手段,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去年以来,大批在中国市场陷入低迷的奢侈品牌也主动降价,拉低与原产国及欧美国家的价差,并引发了数轮抢购潮。在香奈儿率先降价后,引发了奢侈品牌集体在华降价潮。迪奥、百达翡丽、泰格豪雅等一线奢侈品牌、顶级腕表奢侈品牌均跟风加入降价行列,最高降价幅度达到40%。
分析认为,海关新政的实施,可能将会抹杀掉之前奢侈品行业里大家所做出的努力。奢侈品领域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对此表示,此前国际品牌方、国内奢侈品代理商、行业电商以及消费者众望所归的消费回流,将很难出现了。奢侈品领域初现的暖春迹象将打回原形,出现凛冽的倒春寒。
“更有甚者,对于奢侈品领域而言,将出现国内和国外的双向失守。”周婷判断,无论是奢侈品海淘,还是个人代购,都将受到打击。至于单价尚不超出2000元限额的轻奢类品牌,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些利好,但是长期把握住在中国市场的机遇则需要极为系统的运营,开店扩张、产品、设计、营销都要同步跟进才有机会。
国内品牌机会?
国内鞋服产品已经经历了数年的低迷,近年来鲜有品牌业绩表现出实质性好转,多数上市公司开始逐渐脱离主业,包括一些曾经发展不错的品牌。百圆裤业以10亿元收购跨境电商环球易购;鞋业于2015年投入4.8亿元入股跨境电商兰亭集势;雅戈尔把地产和金融作为与男装主业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宝姿母公司去年发布公告将出售时装及服饰业务,近日数据显示2015年净利下跌200%……
优他国际时尚品牌投资公司总裁杨大筠表示,从国内外上市企业财报数据来看,国内制造业与零售业上市公司,如果不发展副业投资,90%以上都会亏损。
曾有分析认为,大举发展跨境海淘,带来了大批海外时尚商品,虽然一定程度把消费行为留在国内,但实际上获益的仍是海外品牌。同时,为了应对中国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国际大牌也正在加紧对相应渠道的布局,上周瑞士奢侈品集团历峰旗下万国表开通微信销售功能,此前旗下卡地亚已经开通官网销售功能;美国轻奢品牌Coach在天猫开设品牌旗舰店,开通微信移动购物功能。
杨大筠表示,对于品牌商来说,在华投资门店如果没能收到回报,将被视为投资失败。去年以来,路易威登集团陆续关闭旗下品牌在中国二三线城市的门店。同时,今年以来陆续有奢侈品品牌宣布将在海外旅游市场新增门店,以配合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行为。香奈儿(Chanel)时尚部总裁曾表示,旅游购物市场变得日益重要起来,(Armani)与芬迪(FENDI)甚至在机场举办了新品发布秀。
然而,对国内时尚产业而言,这是一个竞争更为加剧的轮回。实际上,在设计师的培育、市场环境的通道上,国内品牌已经与以往相比享有更多的便利。每年两届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国际时装周,除了展示品牌新品发布以外,也通过设计师大赛的形式向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一些年轻设计师也通过网络集合店、线下集合店,有了独立的品牌,甚至不少国内优秀设计师如刘清扬、高扬和卜柯文、张驰将自己的独立品牌开进了法国高端百货老佛爷的北京门店。
周婷认为,国内服装鞋履等时尚品牌长久以来的困难并不全是来自国外品牌的竞争,而恰恰是没能完全进入市场竞争,因此面对全球化趋势,才会出现全线崩溃。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原本较弱的产业变得更弱小。她建议,对于国内奢侈类消费品牌的扶持,更应该采取直接的措施,如针对该类型企业减税、直接予以资金支持,以及类似韩国的做法以政府跨国推介品牌企业。
商业环境待破
杨大筠对记者表示,通过限制国外高端商品进口来引导国内同类品牌的崛起是“绝对不可能”的。首先,购买海外高端时尚商品的用户群,并不是购买国内时尚商品的人群;此外,消费者对海外奢侈品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知度,对于提高的部分税收成本是具有接受能力的。对于奢侈品品牌影响最大的,将是在华门店业绩复苏将更为缓慢。
“国内商业环境,给服装时尚类品牌的成长空间有限,在同样的设计与生产水平下,国内品牌与海外品牌相比几乎全线丧失了性价比竞争力。”杨大筠称,举例来看,意大利奢侈品Max Mara或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产品出厂后,加价3倍左右进入门店销售。中国的服装皮具类品牌商品出厂后加价5倍以上进入门店销售,才能实现与海外品牌类似的利润。国内品牌在中间渠道上支出了更多税费成本、地产房租转嫁成本,而海外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往往还可享受购物中心的租金减免、装修赠送等优惠,因此消费者花费同样的金额所买到的海外商品,其品质与性价比往往更高。(中国鞋网-最权威最专业的鞋业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