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减少库存增加,福建棉纺企业如何挺过转型阵痛?
具体到棉纺行业,福建地区更是我国棉纺版图中不可缺少的一块。一直以来,福建纱线产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2月,中国纱线产量2976万吨,其中福建纱线产量超过山东、河南,以全年累计569.21万吨的数据跃居第一位。而2017年,福建纱线产量还排在山东、河南之后,居国内第三。
行业数据的增长离不开当地企业的进步发展,但在当前棉价下跌、国际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国内棉纺行业正在经历阵痛,而福建棉纺行业也未能幸免,面临内外冲击,福建棉纺行业该何去何从?棉纺企业又该如何杀出市场重围?
棉价下跌
福建棉企库存压力大
近几年,福建省棉纺产业的发展迅速。数据显示,福建省年用棉量从几年前的四五十万吨增长至100多万吨,而当地棉纺产业链的布局也日趋完善。
据福建省纺织协会统计,目前该省棉纺纱锭规模突破1300万锭,居全国第6位。其中福州地区800多万锭(长乐700多万锭),泉州地区100多万锭,三明地区200多万锭,莆田、龙岩、南平、漳州等地区共计150多万锭。棉、棉混纺、化纤混纺纱线开发成为福建纱线产品的特色,非棉纱线、织物开发加快,涤纶、粘胶以及化纤混纺纱产量在国内居首位。2018年全省棉纺纱线实际产量569.21万吨,其中纯棉纱85.35万吨,棉混纺纱244.76万吨,化纤纱239.10万吨。福建省棉纺纱线主要销售到广东、浙江、江苏以及福建本省的专业市场。
虽然发展势头异常迅猛,但福建地区相比国内其他纺织大省,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劣势。业内专家认为,福建纺织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劳动力不足,部分棉纺企业缺工,面临招工难问题;二是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短缺,企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三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人才短缺,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下游终端品牌,同质化竞争激烈;四是棉纺行业品种主要是涤/棉、涤/粘、纯涤和纯粘四大类,纯棉产品少,其它纤维混纺品种则更少,并且纱支大多数是21支~60支,60支以上的高支纱较少。
此外,经记者了解,福建棉纺织企业突出特点是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与原料地建厂的企业相比,不具有采购成本优势;与接近消费市场的企业相比,销售优势也相对弱一些,企业只能在加工过程、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比如当前新疆棉运至福建的汽车运费是700元/吨(不含每吨500元的运费补贴),正常情况是800元/吨,运至河南基本在600元/吨,在11月出疆高峰期可达到1400元/吨~1500元/吨。
在当前棉价下跌、市场需求不振的背景下,福建棉纺企业也面临着经营困难。福建永安的一家企业采购部主管表示,该地区棉纺企业生产规模以5万锭~10万锭为主,棉纱正常周转库存一般在7天左右,但今年从4月份开始销售遇到困难,目前库存在20天左右,明显偏高。
“当地有些企业为了资金周转,已经将混纺纱降价到1000元/吨~2000元/吨亏损处理。即便亏损运转,企业也不能轻易停工。”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内地纺织企业集中在县村一级,永安企业员工基本靠打过工维持生活,一旦出现关停,想要重新开张的难度会远远高于山东、河南、江苏等纺织大省。
据了解,在这轮棉价大跌过程中,福建纺织企业承受的压力较大。河南、山东等地企业可以将原料库存周转期降至7~10天,但是福建纺织企业生产涤棉混纺产品,加上配棉和运输距离缘故,库存一般都在2~3个月,即便库存少的企业也维持在1~2个月,可想而知在棉价大跌、产品累库的过程中,企业两头都要承受很大压力。
历经阵痛
转型升级杀出市场重围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往往更易受到冲击,而对于有实力的纺织企业来说,历经转型“阵痛”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杀出市场重围。
事实上,近两年福建省的棉纺企业已经在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并付诸实践中。企业要么加码产品研发走差异化市场道路,要么进行技术改进向智能工厂迈进,要么积极投资建厂扩大规模以增强赢利能力,而位于福建长乐的新华源集团就是第一种,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来站稳市场脚跟。
据记者了解,2018年新华源集团联手赛得利公司重点推出的Sadaer系列产品就备受下游面料企业的肯定,引领了纱线市场的新潮流。新华源集团董事长陈宗立表示:“终端市场对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特点已经非常明确,围绕这样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都必须考虑如何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目前,100%Sadaer纤维素纤维已批量生产50支~120支赛络紧密纺纱线,各项指标稳定,纱线特点鲜明,可媲美于各类高端差别化产品,在市场上有仿天丝之美誉,深受客户欢迎。
无独有偶,作为一家生产高端环保纱线的高科技纺织企业,福建省永泰县的华尔锦纺织有限公司专注特色产品。该企业主要生产32S ~100S 木代尔纱、天丝纱、竹纤纱,珍珠纤维、棉单纺和混纺等高端环保、健康纱线,其“华爵牌”纱线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华尔锦纺织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陈依华认为深化企业品牌定位,发展特色产品非常关键。“现今整个行业都在发生改变,已不是单纯局部调整,而是整个经营模式都在发生改变,以往的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必须走差异化、个性化定制模式,发展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新品研发速度,引进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将研发新品进行到底。”陈依华说。
位于长乐的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于去年年末推出莱赛尔环保系列针织纱新产品,公司首席质量官戴月萍表示,莱赛尔纤维本身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长源纺织莱赛尔环保系列针织纱及其经由织造、染整工序制成之面料,兼具棉的舒适性、涤纶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高档仿真丝织物的优良品质。目前,长源纺纱规模达60万锭,月产纱线7000多吨,自动化程度高。
机遇在前
近几年,福建省通过包括“机器换人”等方面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促进地区的产业发展。据福州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陈春介绍,目前福建省棉纺纱锭超过1300万锭,重点产业集群地长乐占比超过50%。以长乐为例,企业十分重视技术改造,很多优秀的装备技术都得到了应用,企业生产效率、单位用工以及产品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目前平均万锭用工约为40人,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而关于福建省棉纺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棉纺织行业副会长叶戬春提出几方面措施:
一是向生产自动化、连续化方向发展。高新技术与传统纺纱织造技术结合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将高产、高速关键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问题。
二是向在线自动监控、检测方向发展。实现关键纺纱设备对单机主要工艺参数、生产数据的在线监控,在设备参数调解方面也更加便捷,实现人机对话。
三是向应用新型纺纱技术方向发展。加快新型纺纱方法的技术应用及推广,以及纺纱工艺检测和控制技术不断创新,如紧密纺、喷气涡流纺、全自动转杯纺技术的普及,另外如花式纱、竹节纱、包芯纱、包缠纱、赛络纺纱等,可生产高档次的纺织品,提高附加值。
四是应用非棉纤维创新产品结构。色纤、棉、毛、麻、丝等各种纤维采用不同组分(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纺纱,具有不同外观和服用效应,可使普通原料在原来的状态下具有极高的附加值,经过处理后可畅销市场。
无论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能做的便是强大实力,即便历经转型“阵痛”,也需坚守品质底线。唯有如此,棉纺行业才能稳中向好,不惧外部风险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