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靠人口红利,越南无法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在全球经济高度分工,制造业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背景下,只是凭籍着人口红利,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是无法对中国产业链形成整体性的替代。越南的产业集中在制鞋、制衣和电子这样的轻工业领域,本国的工业体系尚未培育起来,大部分外资工厂里除了劳动力是越南人,原材料、流水线都需要从中国等国进口。也正是因为此,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双方相互合作,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去一起抢夺欧美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是互利互惠的明智之举。当然,盛世之下亦有危机,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政府,我们在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提升技术含量,把握产业的制高点,更是我们在越南、马来西亚之流以外,需要关注的事情。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改革开放让我们庞大的人口红利,第一次和全球市场相接轨。
1992年步子再大一些,2001年加入WTO,不过是这个方针下的一脉相承。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前,邓公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1月29日,邓公应邀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谈笑风生下,传递的政治意义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苏联,我们寻找到了新的战略盟友,国际形势也瞬间扭转。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评论文章,正式宣告将对越南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是年3月5日,我们的军队东西两线深入越南境内40公里,越南首都河内完全暴露在解放军的眼皮子底下,战略目的已经达到。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结束。
改革开放不是你想开放就能开放的。
打开大门迎接四方宾客,是有条件的。中美建交,争取国际上最大最多的支持;对越自卫反击,打击苏联在我们卧榻边的代理人,树立国家威望。
打扫家门再迎来贵宾,邓公和中央这几步大棋,环环相扣,妙到毫巅。
四十年后再回首,在人口红利加持下,中国经济缔造一个个奇迹,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故事。
但是,今天人口红利故事的主角却是在1979年被我们“暴打”的对手——越南。
和79年的中国一样,越南也拥有着潜力巨大的人口红利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我们卧榻边的那个他能发展壮大起来,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经济发展么?
一、我们在担心什么?我们的产业真的在流失?
疫情严控导致经济活力下降,下滑的经济数据叠加管控下的焦躁心态,让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甚嚣尘上。
而越南的快速复苏,是压垮许多人认知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年靠着人口红利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我们,眼睁睁看着产业流失到越南,我们的经济是否还有未来?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是中国产业资本的有意为之。
从中国产业资本的角度看,所谓的第五次产业转移完全是自主行为,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2008 年前后,越南外商直接投资额显著上升,中国产业向越南主动进行第一次供应链转移,主要是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轮转移一直持续至 2015 年左右。
我们脚下的耐克阿迪从“Made in China”变成了“Made in Vietman”,大抵就是这个时间。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肇于2018 年中美贸易战,为了绕过强势的贸易政策,中国资本穿上了越南的马甲,计算机、手机等组装行业向越南流去。
如果说这两次迁移有什么共性?一言以蔽之,都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产业环节在转移,比如组装,不涉及中高附加值产业。
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美国贸易政策的挤压之下,中国与越南在产业链上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我吃肉你也能喝汤,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资本是聪明的,中国的资本更不是笨蛋。越南不仅是我们绕过美国监管政策出口全球的通路,更是我们进一步降低成本、攫取全球市场的有效助力。
电子科技领域,那些在苹果产业链上吃得盆满钵满的企业(立讯精密、歌尔科技、蓝思科技)等均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用越南低成本的劳动力给我们打工,不香么?
光伏赛道的中国企业也早早在越南布局,2014 年以来共计 12 家中国企业在越南北江省投资光伏产业,投资总额近 20 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光伏产品生产基地。
风电领域,根据浙商证券数据显示,中资企业参与投资或建设越南风电项目近 70 个,装机容量约 3.3GW。
就连新兴的数字经济,中国企业在越南也颇有斩获。Shopee、Tiki、Lazada 是越南三大电商平台龙头,阿里、腾讯和京东在上述公司均有大量持股。其中腾讯间接持有 Tiki 股权的 28.9%、持有 Shopee母公司股权的 39.7%;阿里则持我们在担心什么?我们的产业真的在流失?
疫情严控导致经济活力下降,下滑的经济数据叠加管控下的焦躁心态,让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甚嚣尘上。
而越南的快速复苏,是压垮许多人认知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年靠着人口红利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的我们,眼睁睁看着产业流失到越南,我们的经济是否还有未来?
1,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是中国产业资本的有意为之。
从中国产业资本的角度看,所谓的第五次产业转移完全是自主行为,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2008 年前后,越南外商直接投资额显著上升,中国产业向越南主动进行第一次供应链转移,主要是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轮转移一直持续至 2015 年左右。
我们脚下的耐克阿迪从“Made in China”变成了“Made in Vietman”,大抵就是这个时间。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肇于2018 年中美贸易战,为了绕过强势的贸易政策,中国资本穿上了越南的马甲,计算机、手机等组装行业向越南流去。
如果说这两次迁移有什么共性?一言以蔽之,都是对供应链需求较低、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产业环节在转移,比如组装,不涉及中高附加值产业。
甚至可以这么说,在美国贸易政策的挤压之下,中国与越南在产业链上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我吃肉你也能喝汤,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资本是聪明的,中国的资本更不是笨蛋。越南不仅是我们绕过美国监管政策出口全球的通路,更是我们进一步降低成本、攫取全球市场的有效助力。
电子科技领域,那些在苹果产业链上吃得盆满钵满的企业(立讯精密、歌尔科技、蓝思科技)等均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用越南低成本的劳动力给我们打工,不香么?
光伏赛道的中国企业也早早在越南布局,2014 年以来共计 12 家中国企业在越南北江省投资光伏产业,投资总额近 20 亿美元,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光伏产品生产基地。
风电领域,根据浙商证券数据显示,中资企业参与投资或建设越南风电项目近 70 个,装机容量约 3.3GW。
就连新兴的数字经济,中国企业在越南也颇有斩获。Shopee、Tiki、Lazada 是越南三大电商平台龙头,阿里、腾讯和京东在上述公司均有大量持股。其中腾讯间接持有 Tiki 股权的 28.9%、持有 Shopee母公司股权的 39.7%;阿里则持有 Lazada 股权的 83%。
2,中越出口数据的错位,是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必然产物,无需恐慌。
(1)疫情后中国和越南在美国的进口份额整体上都保持了稳定,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2)两国的疫情周期和管控周期不同,导致复工复产的力度有所差异,甚至在2021年Q3越南疫情严重时,越南在美国的份额在下降,中国反而阶段性替代了越南?
(3)从2021年Q4到今年上半年,越南复工复产势态良好,出口增速更快,在低附加值领域攫取了较多美国的进口份额,这确实也是不争的事实,无需回避。
3,从产业内涵上看,中国和越南不存在替代关系
(1)中越两国产业链不同、附加值不同
根据兴业证券整理的数据显示,在全球的产业链中,中国的优势在“机械”领域,而越南依然停留在附加值更低的服装饰品领域。
(2)中越两国产业体量差异大、产业链配套能力有差距
对于中国来说,在人口红利渐渐淡去时,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无可避免,也是全球产业链多次变迁的客观规律。但成本并不是全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配套能力)也是决定供应链位置的关键。
马来西亚在电子封装确实对我们形成了一定替代;而越南在服装制造领域也给与了我们压力。
但这些压力都是局部的,在全球经济高度分工,制造业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背景下,只是凭籍着人口红利,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是无法对中国产业链形成整体性的替代。
越南的产业集中在制鞋、制衣和电子这样的轻工业领域,本国的工业体系尚未培育起来,大部分外资工厂里除了劳动力是越南人,原材料、流水线都需要从中国等国进口。
也正是因为此,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进口国。2022年上半年越南货物贸易顺差约7.1亿美元,其中对中国贸易逆差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7%
双方相互合作,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去一起抢夺欧美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是互利互惠的明智之举。
当然,盛世之下亦有危机,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政府,我们在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提升技术含量,把握产业的制高点,更是我们在越南、马来西亚之流以外,需要关注的事情。
二、越南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发?
1,我们都必须走出信息茧房
即便经历了战争与毁灭,人类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向上性,走出那个固化自己的信息茧房,去审视更大的世界和更长久的历史,才能真正找到未来的路。
但很不幸的是,我们自己就是那个信息茧房的创造者,悲观就像是一股看不见的丝线,不断地裹挟着我们,最终把我们仍在了一个漆黑寒冷的房间。
就是在疫情严控最压抑的时刻,越南作为一个人口红利的案例在网络上快速传播,无非都是用来论证“我们不行了”。
但当我们尝试探究越南取得高成长的原因,会发现不过是自寻烦恼。
一只健壮的土狼,又怎能和强大的狮子叫板?更何况这只土狼背后的推手,依然是狮子。
我并不反对消极的论调,但我抵制任何不加思考的判断。
2,单靠人口红利,不足以支撑一国之崛起
人口红利+资源禀赋+制度优势和科技创新,才是大国兴起之关键,人口红利最多算是一国初兴的关键要素。而把它放到大国兴亡的庞大叙事中来,它往往又是最不重要的那个因素。
回顾过去几百年的全球经济,英国、美国、德国、苏联乃至日本,哪一个大国的兴起,是靠着人口红利的?
长期依赖于人口红利,不能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这样的人口红利是小富即安的、是低效且无用的。
而对于越南来说,盛世之下必有隐忧,独秀全球的经济增速导致大量投机资金涌入,房地产泡沫出现,金融和地产行业表现尤为抢眼。
但问题是,胡志明、西贡,这些“明星”城市的房价已经被炒至4-5万一平,考虑到越南更低的平均工资,一旦游资撤出,越南的房价又该完成怎样的撤退呢?
广西的人均收入是越南的四倍,但南宁市的房价不足胡志明市的一半,你们自己细品吧!
即便越南侥幸跨越了游资陷阱,从更长期的视角看,越南的东南亚强国乃至霸主梦也难以实现。
因为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都必须是制造大国+消费大国的有机组合。造出来的东西必须要通过消费形成更长的经济链条,才能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才能不受制于人。
这是苏联败亡的根本,穷兵黩武导致居民消费能力被压抑,依靠军工发展起来的制造业无法维系。
这也是日本衰退的根本,老龄化和岛内消费能力不足,致其必须长期依赖出口,被美国所迫签下广场协定,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也是中国可以长期发展的关键。最大的制造业+最大的消费市场,经济双循环,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凭依。
3,越南也正在走过我们走过的路
2019年,天风证券研究所的行业研究团队到越南实地考察后撰写的报告就提到,因为人口基数低,近年来工资涨幅快、招工变难,越南的劳动红利期远不如中国当年。
而另一方面,越南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正在消退。今年6月1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宣布,从7月1日起提高全国最低工资,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较现行的基础上涨6%。
越南媒体报道,2021年10月解封后一些工厂已经出现招工难的现象,人口红利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强悍。
你所依仗者,必将成为你之短板。
人口红利就是经济发展中最甜的蜜糖,让你甘之若饴,但对它的依赖却让你满口蛀牙。
如果无法把握住人口红利的时间窗口,完成自身能力的建设,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无法实现增长的“二次曲线”的。
这不仅是越南的“成长之烦恼”,也更是我们需要时刻警醒的。
我们当下所经历的经济变革和阵痛,也不过是探索经济增长二次曲线的必然。
如果我们无法跳出金融+地产的旧模式,从而在更高技术和附加值的产业领域占住脚,那我们也没有可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成长。(财富中文网)
作者付伟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 上一篇:中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 下一篇:运动鞋的鞋跟为什么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