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4331 《儿童旅游鞋》 新旧标准对比解读
罗敏肖,龚必才
(上海华测品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114)
摘 要:为加强生产企业对QB,T 4331—2021 《儿童旅游鞋》标准的理解,提升产品质量把控水平,将《儿童旅游鞋》新旧标准的剥离强度、成鞋耐折性能、外底耐磨性能、帮面材料低温屈挠性能、外底硬度等指标进行差异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儿童旅游鞋;标准;性能指标;技术指标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new standard and invalid standard of
QB,T 4331 Childrens Athletic Shoes
LUO Minxiao, GONG Bicai
[Centre Testing International Pinbiao(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201114, 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QB,T 4331—2021 Childrens Athletic Shoes standard for manufactures, and improving the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dex such as peeling strength between upper and sole, flexing resistance, abrasion resistance for outsole, uppers low-temp flexing resistance, hardness of outsole of new standard and invalid standard of Childrens Athletic Shoes,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childrens athletic shoes;; standards; property index; technical index
前 言
儿童旅游鞋的适用对象可分为儿童(4—14岁)和婴幼儿(0—36个月)。按照帮面材料可分为天然皮革面(含头层和剖层皮革)、合成革面(含人造革)、织物面、多种材料混用面。
从目前市场监督抽检的数据来看,童鞋的不合格率相对偏高,2019 —2021年的不合格率分别是28%、24%、18%。在童鞋中,旅游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目,约占到童鞋的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12月2日发布的QB,T 4331—2021《儿童旅游鞋》(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代替QB,T 4331—2012(以下简称“旧标准”)。2022年是非常重要的新旧标准过渡之年,借此将新旧标准进行分析解读,以利于各品牌和生产企业加深对标准理解,更好地改进儿童旅游鞋的生产工艺,选择更为合适的原材料,做好产品品控,提升童鞋合格率。
1 新旧标准对比与解读
通过对新标准和旧标准的比较解读,主要的差异项目有12项,见表1。

1.1规范性引用文件
除QB,T 2882—2007外,新标准引用文件不带年代号。按照标准要求,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因此企业需及时关注标准中引用的测试方法等标准的更新。
1.2术语和定义
新标准删除“低帮鞋”的术语和定义,这样让儿童旅游鞋的款式不受限制。新标准定义儿童鞋鞋号大于170 mm,较之旧标准鞋号不大于250 mm,更加合理。现在儿童营养充足,发育快,有部分儿童脚长超过250 mm。因此有些企业会把大童的鞋码范围扩大,超过250 mm。
1.3通用要求
旧标准中“通用要求”规定包含:鞋号、鞋楦、标识、鞋用材料等项目,其中标识项目又包含鞋号,如果鞋上或者内包装(含吊牌)出现鞋号不合格,那么就会判定两个项目不合格。新标准删除“通用要求”,只保留了“标识”符合QB,T 2673—2013《鞋类产品标识》,在简化标准之后,显得更加合理。
1.4感官质量
新标准删除了感官质量中“整体外观”的要求,简化了对帮面、鞋底和装饰件的要求。儿童旅游鞋发泡底鞋底厚度严重缺陷判定指标,由旧标准的同双鞋厚度相差>1.0 mm放宽到新标准的>1.5 mm。感官质量中其余各项指标要求新旧标准基本一致,试验方法均依据GB,T 3903.5—2011《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感官质量》进行检验。
1.5帮底剥离强度或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
新标准中明确了婴幼儿旅游鞋免测剥离强度,明确了特殊工艺(包含铆钉铆合等)儿童旅游鞋不测剥离强度。试验方法依据GB,T 3903.3—2011《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剥离强度》,刀口宽度(10±0.2)mm,在试验时测前尖或后跟部位,当前尖、后跟部位无法进行剥离时,改测鞋侧面,若都无法检测时,不做此项目。
1.6 成鞋耐折性能
新标准新增折后不得出现帮面分层、破损,细化了折后的外观考核要求。新标准增加了鞋底屈挠部位厚度的解释,鞋底屈挠部位厚度包括内垫的厚度,不包括高于内垫的底墙部位的厚度,明确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鞋底屈挠部位厚度的测量方法。随着GB,T 3903.1—2008《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耐折性能》 被GB,T 3903.1—2017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GB,T 3903.1—2017规定成品鞋的刚性按GB,T 20991—2007中8.4.1的规定测试弯折角度小于45°的鞋,不测耐折性能。
1.7 外底耐磨性能
新标准增加了婴幼儿鞋不测外底耐磨性能。在试验方法上,新标准规定测试发泡材料时,不打磨表面致密层,若平整处不满足实验要求时,不做此项目。一直以来都有企业提出发泡材料打磨后再测试耐磨,把表面的致密层磨掉了,是导致耐磨性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变更后的测试方法更贴近消费者实际穿着鞋子的鞋底磨损情况,有利于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与把控。
1.8 帮面材料低温屈挠性能
新标准增加了婴幼儿鞋免测此项,且明确了仅考核低温环境下穿用的鞋,如标称是冬季或保暖的鞋。
测试方法和考核要求依旧是按照QB,T 2224—2012,在(-10±2)℃的温度下,优等品屈挠次数不少于6万次,合格品屈挠次数不少于3万次,测试后试样不应出现目测能观察到的鞋面材料破裂及裂纹(包括裂浆或裂面)。在以往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成品鞋上取样不够的情况,新标准规定鞋上无法取样时,可取同批次材料进行检验,此问题得以解决。
1.9 外底硬度
硬度是鞋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随着微孔发泡材料在儿童旅游鞋上大量应用,新标准增加了相关方面的要求和实验方法,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实芯材料外底硬度不应小于40邵尔A,发泡材料外底硬度不应小于40邵尔C;②婴幼儿旅游鞋不测外底硬度;③测试发泡材料外底硬度时,不打磨表面致密层;外底为单一材料的可测前掌或后跟任意部位;复合底测着力部位,贴片材料应连同整鞋一起进行测试,着力部位的不同材料应分别测试和表示结果。此项目变更内容较多,企业应予以重视。
1.10 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
新标准明确了婴幼儿鞋不测此项目,在其他指标上没有变化。另外,将试验方法由QB,T 2886—2007 《鞋类 成鞋试验方法 帮底粘合强度》变更为 GB,T 21396—2008《鞋类 成鞋试验方法 帮底粘合强度》,对于每一种样式,样品数量至少2只,从内测或外侧的粘合区域裁切试样,用可连续记录拉力的拉力机测量将鞋帮和鞋底剥离所需要的力,然后记录左右脚两个样的测试数据,选择较低的数据在报告中出具。旧标准要求在报告中出具左右两脚的数据。
1.11 粘扣带抗疲劳性能
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是降低了重复开合的次数,由5000次变更为3000次,并且删除了重复开合前结果取最小值的规定。 以粘扣带剥离强度开合前为例,取100 mm×25 mm的4个试样,按照标准测试3次,共产生12个结果,按旧标准是在这12个结果中取最小值作为最终数据,如果最小值<0.08 N,mm,则判定为不符合。按照新标准, 只要12个结果的平均值≥0.08 N,mm,则判定符合。相对而言,对粘扣带抗疲劳性能的要求有所降低。
1.12 安全性能指标
旧标准的安全性能指标要求包括异味及偶氮含量、甲醛含量、重金属总含量,新标准将这4个项目删掉,但并不意味去掉了对这些项目的管控,而是要求自2016年1月1号开始,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鞋(不含童胶鞋)都需要满足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 结 语
QB,T 4331—2021《儿童旅游鞋》 的变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将标准做了大量简化。删掉了通用要求的部分内容,取消了对标识重复的考核。删掉了安全性能指标,改为参照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根据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尤其是婴幼儿鞋,删掉了对剥离强度、外底耐磨、帮面材料低温屈挠、外底硬度、外底与外中底粘合强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为企业节省了检测成本。
(3)新增和细化了一些测试的考核要求。对于发泡材料,测试外底耐磨性能和外底硬度时,不再打磨致密层,这个调整既符合产品的实际品控需求,又降低了企业的品控成本。
总体来说,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企业不断提高儿童旅游鞋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对儿童旅游鞋的品质要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QB/T 4331—2021 儿童旅游鞋[S].
[2] QB/T 4331—2012 儿童旅游鞋[S].
[3] QB/T 2673—2013 鞋类产品标识[S].
[4] GB/T 3903.3—2011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剥离强度[S].
[5] GB/T 3903.1—2008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耐折性能[S].
[6] GB/T 20991—2007 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S].
[7] GB/T 3903.2—2017 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耐磨性能[S].
[8] QB/T 2224—2012 鞋类 帮面低温耐折性能要求[S].
[9] GB/T 3903.4—2017 鞋类 通用试验方法 硬度[S].
[10] QB/T 2886—2007 鞋类 成鞋试验方法 帮底粘合强度[S].
[11] GB/T 21396—2007 鞋类 成鞋试验方法 帮底粘合强度[S].
[12] GB/T 3903.20—2008 鞋类 粘扣带试验方法 反复开合前后的剥离强度[S].
[13] GBT 3903.21—2008 鞋类 粘扣带试验方法 反复开合前后的剪切强度[S].
[14] GB 30585—2014 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S].
第一作者简介:罗敏肖(1987—),女,工学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服装及箱包的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