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今年中秋不归家
翻出老电影《西蒙妮》的时候,闪电般联想到林志玲。
她就像那个用数码科技打造出的虚拟偶像Simon———有五官甜美脸蛋、魔鬼身材;某天横空出世,没有来龙去脉;露面在媒体上总是乐观向上又懂礼貌;EQ以及IQ也找不出什么缺点……总而言之,十分完美,过度完美。
据说,台湾地区有人专门研究林志玲现象,出了一本叫做《研究林志玲》的书,作者詹伟雄替林志玲的地位下了一个长而拗口的标注:她代表了现代社会大众对良善生活与美学的期待,不会有其他名模可以取代她,她已经“成为一个女神”。
需要用“女神”来形容的人,总是离开地面太远,缺点人情味。幸好,还有不少话题可以把“女神级”人物从云端拉到人群中,比如金钱,比如家庭,比如绯闻。
填补黑洞,不停赚钱
把娱乐圈明星的收入简单地用“天文数字”概括,并不切实。
许多艺人银行存款数字,远远少于电影公司公开的片酬和广告商标出的大串必须用逗号间隔“零”字的代言费用,要不然,林志玲搬一个家,买两套新房子,何必向银行贷款5000万新台币?!
“为了填补贷款黑洞,我真的要不停赚钱了!”林志玲倒是不忌讳别人问她收入、花销、投资种种敏感问题。她坦承说,自己与同年龄的明星相比,收入并不少,手中几家精品代言每年的广告费,就足够她活得舒适。
但早前“坠马事件”忽然发生,耽误掉林志玲行程表上1/3既定活动,到现在还来不及弥补。作为“乖乖女”的她,私下里还源源不断地把赚来的钱贴补爸爸公司,今年秋天,林志玲自掏腰包为爸爸圆梦,出了一本名叫《爸爸的照相机》的书。
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锤,林志玲的“小金库”在去年,被蚀空个大洞。今年下定决心搬家买房的林志玲,只好向银行贷款,并希望用电影《赤壁》的片酬和新接的广告,把这些个黑洞迅速补起来。
“九、十月份的工作已经排到满,要去主持活动,上电影发声训练,还有代言活动,我在飞机上的时间都比在新家里多。已经搬过去一个月的新家,几乎都没有住过。还有,中秋节都不一定能回到父母身边。”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抱怨,“新房子你要等等我,我一定会找时间来跟你混熟!”
笔是你的,你就写吧
离开居住了28年的老房子,林志玲很体贴地为父母和自己购进和平东路2套相连的豪华公寓。
妈妈吴淑美乐得合不拢嘴,到如今说起房子还兴奋:“我们家志玲有条理,老早就将东西收拾整齐。倒是我们两位老人家,28年第一次搬家,身外物多到不可思议,住到现在还经常在新家找不到东西,要利用假日收拾新房子!”
换来父母这份快乐无忧,林志玲肩膀上,必然负担着同等重量的责任和压力。外界对她娃娃音、主持风格、电影角色、恋爱对象甚至家庭背景的种种攻击与议论,林志玲也没有借口逃避。
“没办法,这是现在娱乐圈的生态。这些负面新闻和我得到的肯定,无法切割开来,我只能去接受。”
有时我会不解,明明我跟记者说的是1、2、3,为什么写出来就变成了-1、-2、-3?可是身在这个圈子,我和这些记者经常会见到,难道我就必须从此不理会他吗?我会感到无奈,但是不会抱怨,我还是会把我的想法向这个记者讲出来,至于,要怎么写,笔是你的,你就写吧!
- 上一篇:志愿填报,是一种投资决策
- 下一篇:在香港用这3种方式找工作,非永居也能月薪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