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征反倾销税 浙企建海外生产基地应对
10月7日起,出口欧盟各国的中国皮鞋在未来两年内都要加征16.5%的反倾销税。作为我国鞋业出口的大省,这次16.5%的反倾销税对浙江的众多鞋企来讲不啻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浙江省鞋业出口总量列全国第三位,每年出口近10亿双鞋,金额达2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欧盟是浙江鞋最大的出口市场。据了解,在杭州有20多家鞋类企业受到影响,其中出口额较大的有杭州华茂等8家企业。
中国鞋应走多元化之路
据了解,从今年4月欧盟开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以来,企业接到的来自欧盟的订单就开始减少。许多企业也开始将目光瞄准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在采访中,有企业表示,今后会将出口的重点转向美洲、非洲、东南亚等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
还有一些企业已经走得更远,据了解,一些有远见的鞋企率先实施“走出去”战略,温州哈杉鞋业分别在欧洲的意大利和非洲的尼日利亚开设了自己的分公司。奥康集团与意大利合作生产GEOX鞋,每双鞋定价20到30欧元,GEOX让奥康进入全球销售网络和设计开发领域,从此不再受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困扰。这些企业的尝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走国际化道路,将是中国鞋类规避欧盟反倾销的一种积极途径。
提高附加值,浙江要变鞋业强省
有关专家建议广大鞋企,欧盟征收反倾销税主要针对的还是低档低价产品,解决的根本办法还是研发高附加值和高档次的产品。据了解,浙江鞋业对欧洲产品的出口还停留在低价竞争的阶段,平均每双皮面鞋的价格在12欧元左右,毛利率不足15%。
目前,浙江鞋企最需要做的是努力提高鞋类产品的档次。中国是鞋业制造的大国但不是鞋业制造的强国,中国鞋与欧美鞋在市场细分中属于不同的档次,如何提升中国鞋类的品质,如何打出中国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是摆在浙江鞋企面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
欧盟对中国鞋依然有需求
据有关人士分析,从目前来看,中国鞋对欧盟的出口可能会有部分减少,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减少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中国鞋对欧盟的出口依然有较大的空间。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前秘书长朱峰的话代表了大多数鞋企的心声:“我们认为压力就是动力,困难是暂时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省成为名副其实的鞋业制造大省,不管是在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以及技术应用水平上都达到了较高程度,所制造的产品质优价廉。另外,浙江的民营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也很强。最重要的是,在欧盟成员国中,仅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保留有传统的鞋革产业,其他如英国、德国等早已将该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欧盟反倾销调查由来已久,但从提出调查到提出诉讼,直到前段时间开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之前,中国对欧盟的鞋类出口都呈上升趋势。事实证明,欧洲的消费者对质优价廉的中国皮鞋依然有着巨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