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鞋两万双 送儿送女上学堂
无论酷暑严寒,每天清晨,在衡阳市黄茶路一排低矮的房屋前,一位年近50岁的女补鞋匠便会准时出现。她借用别人门面前的一小块“地盘”,支起自己的补鞋摊,很晚才返回自己廉价租来的小屋。她就是这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送儿女上学读书,抚育儿女长大成人。
1月18日下午,记者在补鞋摊前找到了她。交谈中得知她名叫陈书桂,衡南县硫市镇村民。1992年,丈夫撇下当时分别只有6岁和3岁的儿女离开了人世。从此,如何抚育儿女长大成人和上学读书便成了陈书桂的全部“事业”。陈书桂将自己的一对儿女,一个托付给婆婆,一个托付给妈妈,便只身出外找工作。1995年的一天,陈书桂看到有补鞋匠挑着担子路过,便凑上前问补鞋的诀窍,后来还专门找过一名补鞋匠学艺。就在那一年,陈书桂借来了500元钱,备齐了修鞋的工具,并在黄茶岭一带租了一间月租只有30元的出租屋。从此风里来雨里去干起了补鞋活。
在市里补了10年多的鞋,陈书桂称自己每年只回去3次,一次是儿女春季开学的前一天,揣上自己为儿女一针一线“补”出来的学费,带着儿女到学校报好名,交好钱,然后不敢在家耽搁,当天就赶回市里摆摊。第二次便是儿女秋季开学的时候。还有一次则是过大年三十那天。除此之外的日子,陈书桂便呆在路边的补鞋摊前,积聚着家人所需的生活开支及儿女的学费。10年来,陈书桂坐在补鞋摊前的一把破旧的竹椅上,修补过2万多双皮鞋。
如今,陈书桂的儿子凭借修车技术已在外打工挣钱,女儿电大毕业也有了自己的收入。按理说,陈书桂也该与陪伴了自己10多年的补鞋摊告别,歇歇了。但陈书桂说,自己的补鞋摊还将继续摆下去,因为儿女成家还需要钱。
- 上一篇:我要换我脚上的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