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做鞋十多年 如今上班家门口
金堂常住人口86万人,富余劳动力2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万人,其中70~90%从事的是制鞋、制衣工作。靠输送人员外出务工富民的劳务经济一直是金堂促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从现在起,金堂将逐步实现从劳务经济到全民创业经济的转变。
2004年,金堂创建了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含四川金堂工业园和成都纺织制鞋工业园);2005年锦江区和金堂县结合各自实际联合打造“工业飞地”建设九龙服装工业园;2006年金堂启动了纺织制鞋工业园……大量引进服装加工、制鞋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进入工业发展区,金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从事制鞋制衣工作、进行创业成为现实。金堂劳务经济向全民创业经济转变有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条件。
吸引更多人回乡就业创业
金堂淮口镇人员孔祥美在温州鞋厂做了十多年的女鞋。今年年初,成都恒飞鞋厂落户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在淮口的纺织制鞋工业园,该厂已于5月份开始了局部生产。孔祥美凭借多年的制鞋经验,顺利进入了恒飞鞋厂,担任生产检验员。“在家门口上班可以照顾家人,也少了来回奔波的麻烦。”虽然孔祥美每月拿到的工资要比在温州低100多元,但她现在既可以上班又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据了解,该厂目前的很多工人都是金堂本地人。
“我们之所以将生产基地落户金堂,主要是看好这里有大量的熟练工人。”成都仙美妮鞋业是第一落户工业区的鞋厂。该厂董事长宋超介绍,他了解到沿海还有更多的金堂人在从事制鞋工作。
像孔祥美一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像宋超一样的鞋厂老板以后在金堂将越来越多。工业区将吸引更多的知名鞋厂,解决更多本地人员就业。
据金堂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主任刁先锋介绍,工业区启动的制鞋工业园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引进制鞋及配套企业300家以上,增加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目前,工业区已引进了艾民儿鞋业、福特鞋业、卡美多鞋业等知名制鞋企业近40家,16个鞋业企业已开工建设或局部开始生产。今年金堂将努力引进制鞋项目80个以上,开工建设40个,实现年产500万双鞋,3亿元工业产值,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通过发展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金堂劳务输出人数将逐年减少。”刁先锋说。目前,金堂已有不少回乡人员开始办制衣、制鞋工厂,实现由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的转变。
抓住东鞋西移的机会
今年5月27日至29日,金堂县委书记何立斌带队前往深圳、广州等地开展制鞋产业专题招商活动,直接与深圳、广州的几十家制鞋企业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详细介绍金堂制鞋工业园的政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深圳龙岗鞋业商会会长表示,6月9日将组团前往金堂实地考察,广州白云区的不少企业也将近期到金堂考察。此行,金堂当场就引进了3家制鞋企业,总投资近1.5亿元。
“发展工业集中区是为了解决更多人员就业,让他们富裕起来。”何立斌说,现在沿海正在兴起东鞋西移,金堂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引进工业区,让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 上一篇:台商龚信嘉创业的故事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