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直线与张良拾鞋
金风送爽的季节,漫步街头不时可见招聘会的横幅。但事后打听一下,“成交量”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部分大学生感叹,用人还是“买方”市场。不过,从今年一些报端的字里行间显示,技能型人才走俏已初露端倪。
上世纪初在美国有这样一则逸闻:福特公司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公司的工程师围着它忙活了3个月竟毫无头绪,情急之下求救于移居美国的德国专家斯坦门茨。他经过反复研究计算,两天后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画线处减少16圈线圈。”照办后电机果然起死回生。公司派人去送酬劳,他说要一万美金。来人惊诧:一条线一万美金啊!但斯坦门茨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了一段说明: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什么地方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人有我精的“一招鲜”。惟此才能独步天下,应付裕如。笔者发现,一些应聘者很注意装帧个人资料,但被问及有何技艺时,或语焉不详或乏善可陈,实在是大缺憾。
应聘者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抱有谦冲心态。尤其是在高等学府历经多年的学子,不能把十年寒窗作为筹码而生出“舍我其谁”的傲气,虚怀若谷才是成事之源。
汉初的张良,其祖父、父亲做过五代韩王的丞相,系钟鸣鼎食之家,秦灭六国,张良前后处境判若天涯,家仇国恨促使他刺杀秦始皇,未遂后逃至下邳。这天,他在下邳桥上信步,一老夫走到他跟前抬脚将鞋甩到桥下说:“孺子,下取履!”张良惊愕,但念其年老强忍怒火,把鞋捡上来。不料老夫得寸进尺却伸出脚来让他穿上。张良想,捡都捡了,何在穿乎?便跪着给他穿上。老夫笑着不紧不慢吐出五个字:“孺子可教也。”让他5天后早点到。一连两次张良迟到,被老夫骂得狗血淋头,张良大气不敢喘,直至第三次才赶在老夫之前,老夫这才高兴地拿出一部书说:“此书可为王者师。”天明一看是《太公兵法》。后来他果然辅佐刘邦得了天下。刘邦夸他能“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了千里之外。”假若这位簪缨之后端着架子,不能纡尊降贵,后来能成就大事吗?有位名人曾说,人要有骨气,不能有傲气。诚哉斯言!
生活在变幻莫测的社会里,人的能力有大小,术业有专攻。既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斯坦门茨,也不必期盼有张良的奇遇。要静下心来面对现实检索思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要能融入集体,也能凭一己之长独立发展。鲁迅先生曾说过:“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先生的这番话,至今读来依然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如是,则成功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