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晋江:从草根起步到两翼齐飞
今年1到10月,晋江市实现生产总值413.52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达51.04亿元,增长25.0%,预计全年将超过60亿元。从1992年撤县设市至今,晋江已连续15年位居全省经济发展“十强县”榜首,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位。
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说,当前晋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既处于战略机遇期,也处于发展转型期。晋江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输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民为本的责任感、争一流的使命感,正确处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走前列、挑大梁。
晋江,这座以“晋江制造”、“晋江模式”闻名全国的城市,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晋江城乡采访,欣喜地发现,晋江无论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上都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尤其是,晋江的产业发展从草根工业起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资本运营的跃升,实现品牌与资本“两翼齐飞”的新局面。
品牌带动:晋江“样板”的新内涵
从泉州往晋江,公路两旁是林立的广告牌,恒安、安踏、劲霸、七匹狼……到处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
晋江有关方面告诉记者,晋江现有中国驰名商标79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已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国字号”品牌的县级市。
品牌带动已经成为晋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晋江品牌带动战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与转型过程。
改革开放初始,晋江从利用“闲人、闲房、闲散资金”的“三闲”起步,办起了众多的小工厂、小作坊。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成本优势,从仿牌、贴牌起步,晋江的大部分企业迅速走完了早期的发展积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质量与品牌成了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晋江人尴尬地发现,面对全市民营经济的“满天星”,真正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只有“安尔乐”等少数几个。
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晋江政府与企业就开始探索民营经济发展之路:1995年晋江市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1998年提出“品牌立市”的口号;2002年提出打造“品牌之都”的构想。同时出台了优惠政策,重奖技术创新及名牌培育成效显著的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晋江近几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
政府的鼓励扶持与企业的自我觉醒一拍即合。
安踏成了请明星代言的第一个吃螃蟹者。1999年,安踏请来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当代言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安踏很快成为运动鞋行业的龙头企业。
安踏的成功对其他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一时间“明星+广告”式的“造牌运动”风生水起,众多明星也纷纷登陆晋江当起了代言人。在造牌运动中很多企业为树立品牌形象,加强了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并且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带动的实施,使“晋江制造”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攻城略地”——安踏运动鞋、心相印纸巾、七匹狼茄克、浔兴拉链等10项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从“安尔乐”的一枝独秀到103个“国字号”品牌的交相辉映,晋江用15年时间完成了晋江制造的再造与转型。
对于品牌带动的内涵,晋江人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除了打造企业品牌外,更要在打造产业品牌、城市品牌上下功夫,实现三者的逐级带动、互动共赢。
多年来,晋江以知名企业为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鞋类、建材、食品为终端产品的产业集群,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目前,晋江年产茄克6000万件,占世界茄克总销量的1/5;运动鞋、旅游鞋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晋江外墙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琉璃瓦基本垄断全国市场。糖果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雨伞年产量近3亿把,年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8%、26.7%。晋江先后荣膺“世界茄克之都”、“中国纺织工业基地”、“中国拉链之都”、“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石材之乡”、“中国伞都”等13个“国字号”产业品牌称号,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品牌基地之一。
一个个各具魅力的企业品牌,与一项项高含金量的产业品牌,成就了“晋江制造”的金字招牌,更成就了“中国晋江”这一城市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资本运营:晋江创造的新动力
7月10日,安踏体育登陆香港股市。9月25日,梅花伞在深交所上市。
今年初以来,晋江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共有安踏、福联、福兴、梅花等4家企业分别在境内外上市。目前,晋江上市企业数量已达9家,据预计,2010年可达25家左右,资本市场上的“晋江板块”呼之欲出。
专家指出,晋江的民营企业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两个阶段,目前正迈向资本运营的阶段。
现在,晋江已经聚集了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轻工杂品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和化纤、车辆机械、生物医药、纸制品、新型材料等五大新型优势产业,产业链配套完整,集聚趋势明显,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产业地位,年产值达600多亿元。在这些产业集群的带动下,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近200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具备上市条件。
早在2002年,晋江提出打造“品牌之都”时,就有实现品牌和资本“两翼齐飞”的设想。今年初以来,晋江紧紧把握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
1月18日,晋江市召开首届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专题会议,专门成立由20人组成的企业改制上市
专家顾问组,其成员包括上交所、深交所以及一些金融证券机构专家。晋江还制订一系列政策,从财政、用地等方面支持企业上市。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总体思路,晋江严格筛选确定了41家上市后备企业。
通过上市,晋江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资本运营也成了晋江发展的新动力——
上市给晋江企业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流。
据统计,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9家上市公司募集资金72.7亿元,顺利完成了低成本迅速扩张,增强市场竞争力。
作为晋江第一家上市企业,“恒安国际”于1998年12月8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依靠上市的推动,恒安实现了高速增长:从1985年恒安创立时企业净资产约80万元,到上市后的2006年,企业的净资产达28亿元,21年增长3500倍。同样,2004年以来,凤竹、七匹狼两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年均增幅都在40%和30%以上。
上市更增强了晋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企业上市过程中,晋江政府和企业逐步超越上市就是融资的片面观念,立足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谋划长远发展战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浔兴拉链2006年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拉链制造企业。浔兴公司总裁施能辉在接受采访时说:“浔兴上市后,产权明晰了,管理也规范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大大提高了。”
同时,上市企业通过募集资金投建新项目,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催生带动了一大批与之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巩固了晋江市产业集群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有数据显示,今年晋江小规模纳税人数量快速上升,主要原因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规范管理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中小企业的诚信纳税、规范经营。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正是不断顺应经济发展形势,不断破解企业发展桎梏,晋江产业转型升级正在加速进行,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两翼齐飞”战略正在成就“晋江创造”的新辉煌。
- 上一篇:弱女子把土布鞋卖到了洋市场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