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缝“玉米皮鞋”俏销京城
紧了5天,迎奥运的玉米皮鞋样品完工。12月4日,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十五里园镇荣庄村73岁吕代玲老人,端坐庭院,给她缝绣的玉米皮鞋亮相。五色彩线织成五环,虎头鞋脸威八面,红彤彤圣火似“欢欢”……
“这是北京来的订单,要50双,每双10元,冬至前交货。”吕代玲接活下派。“做精它,让庄稼鞋在京城里走走,走好了,还来活。”吕代玲放大嗓门。
玉米皮鞋,小孩穿上尿不湿,雪地踩雪不觉冷。秘诀?吕代玲介绍:玉米皮鞋鞋帮的上半部为玉米皮叠加而成玉米皮帮面,玉米皮帮面的中间有玉米皮衬里;鞋帮的下半部在玉米皮帮面外面有布鞋面;玉米皮鞋的鞋底中间由玉米皮层,上、下布层组成。
自幼酷爱刺绣的吕代玲,六十多年来,巧作不辍。时过境迁,时装潮起。眼瞅着一些老太太布发夹、虎头鞋等老辈针线活要“绝种”,儿孙满堂的吕代玲坐不住了。忙起针线活来,饭都不吃。上了炕,还要熬半夜。
“粗布新用,废料再用,用些针线,花些功夫,值!老祖宗留下的传家宝不能丢,要保留,代代向下传。”吕代玲说。
吕代玲喜欢做老活,再现60年前的玩艺。但做服装生意的大闺女有话说。“娘,要耐看,实用,又土又洋迷人眼。”老活新做,继承,变革,人为先。吕代玲发动周围群众跟着她一起做针线、刺绣。
随着天津、济南、南京的客户开始从吕代玲作坊里订货,吕代玲当经纪人,研究起了经济学。接订单,做样品,分活,收货,结算。
针线活“活”了,吕代玲又苦练内功,让它“秀”一把。2005年,她的作品获聊城市巾帼文化节家庭手工制作一等奖。去年,又获县巾帼文化节一等奖。客户传客户,吕代玲用经济、环保的玉米皮鞋“踢”开了北京市场。“来年收麦时,存些麦秸秆,泡上,编成蒲扇,卖给老外。”
- 上一篇:花样布鞋“绣”出新时尚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