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擦鞋”是公益的“万里长征”
民间组织的公益事业有其自身逻辑,即一定要主动自愿,但是自愿的公益不是天生而为,需要一定的“催化剂”。
43岁时,刘光建辞去公职当了擦鞋匠,并打算利用15年时间走遍全中国,办100个“雷锋擦鞋班”收1000个残疾人做徒弟。刘光建9年来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免费传授擦鞋技术宣传雷锋精神,近日,他踩着“雷锋专车”来到佛山,继续他第96个城市的“长征”之路。
不断上演的功利故事一再教导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刘光建们免费擦鞋的出现,却又颠覆着一些人的价值观:强力的利他精神,刺破了功利的阴影,也助推公益这一“万里长征” 的事业缓步向前:步伐不大,却坚定而执着。
民间组织的公益事业有其自身逻辑,即一定要主动自愿,但是自愿的公益不是天生而为,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刘光建的行为恰恰就是很优良的“催化剂”:自身持之以恒,以榜样激励大家。
人类毕竟是模仿性很强的动物,免费擦鞋的利他精神就很容易被学习,诚如社会学家福山所言:“道德行为与出于理性的私利行为完全割裂是很困难的,利他的道德行为并非单向度的。”确实,利他行为最终会产生互惠,施德者会得到回报,与市场交换的区别是:交换发生的时间错位。一旦利他的行为得到鼓励,受助者会在大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以类似的利他行为予以回报,公众就能在全社会的利他行为中受益:比如见义勇为的人增多,无处不在的眼睛和“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氛围将会大大加强监督的力量,降低社区的犯罪率。
在德国曾发生一件真事:9岁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10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最终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成了德国的小名人。然而不幸的是,德比却遇刺身亡。在他弥留之际,无数的德国母亲假扮德比的母亲来陪伴他。
也许我们不能都成为刘光建,但是他们的存在恰恰让我们感知:别人都做了这么久的好事,我们今天只做一件岂不是很容易?此时,慈善之心已悄然生长,我们的步伐已迈在公益事业这一“万里长征”的路上。
- 上一篇:窃贼偷女鞋后 留字条索一夜情换鞋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