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兰英用心编织美丽人生
小时候,妈妈织的毛衣穿在身上,风雪再大也不怕,因为那是温暖牌的,爱心贴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编织毛衣的年代似乎已经走远。
精巧别致的儿童线衣、造型独特的钩针帽、几朵逼真的彩线玫瑰花……样样都是用各色毛线手工编织出来的。走进位于赣州市营角上路的兰英织绣坊,记者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里,被风格迥异的毛衣、色彩绚丽的围巾、绮丽时尚的套件弄得眼花缭乱。
附近的人都说,兰英的活儿做得好,一团彩线,几根织针或者一根小小的钩针,只要握在她的手中就好像有了生命力。兰英说,织这些东西可以用毛线、棉线、细线、马海毛线等,做精巧编织的时候如果能把这些线团有效利用,巧加点缀,就可以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2004年,在赣州市举办的第19届“世客会”期间,康兰英以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技巧,利用传统的吸水性、透气性较好的布料,精心刺绣了反映赣南客家女子出嫁等生活习俗以及以儿童服饰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数百件,这些作品大多被人收藏。
康兰英才50岁出头,却有着40年的业余刺绣经历。她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的刺绣训练,只是凭着对刺绣艺术的热爱,独自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小,对于类似的手工活,她有着特别的天赋,看上一遍就会做。说起自己与刺绣艺术的结缘,康兰英笑着说:“这缘于一双线织鞋。”她告诉记者,在她6岁时,有一天被妈妈做的精美线鞋吸引了,便找出毛线试着织了起来,可织了一点就不知如何下针了。康兰英灵机一动:把这双样鞋拆开看看不就知道如何织了!她头脑一热就把鞋子给拆了。哪知拆鞋容易织鞋难,康兰英左摆右弄也没把鞋子织回原状。当母亲回家看到一堆散乱的绳线时,又气又急并责令她:“你怎么拆的怎么织回去,不然等着挨揍!”康兰英只好自己硬着头皮织起来。一下午过去了,当康兰英走出房间时,手里已拿着一双完好如初的线鞋。难以置信的母亲接过鞋左看右看,马上转怒为喜,捧着这双线鞋跑到邻居面前炫耀。于是,康兰英不仅免去了挨打之忧,还得到母亲和邻居的夸奖,第一次品尝到了编织带给她的欢乐。她说:“这可以算是我爱上织绣的开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康兰英想,不如把大家聚在一起,将手艺教给大家。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康兰英在营角上路找了间小小的房子,清扫干净后,她把这装扮成了一间织绣坊。每天下午,这个工作室都会聚集一些社区里的织绣爱好者,兰英将自己掌握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学员碰到难题,兰英就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讲解指导,为其开头、收尾、勾边、缝合。姐妹们在一起共同切磋编织技巧的同时,还创造出更多的花样,平凡的生活在这些“巧娘”的辛勤编织下,显得更加美好。
但是,面对这么多的织绣爱好者,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显然太小,因此,兰英和这些织绣爱好者最近正向相关部门申请,希望能创办一个融手工编织、刺绣、休闲于一体的活动中心,让更多的织绣爱好者接受培训,以传承传统的手工编织制作工艺,并为下岗女工及超龄就业难的妇女创造再就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