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上市成勇敢者的游戏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造成银根紧缩、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很多中国的制鞋企业已经对自己眼下的困难如数家珍。与前十年埋头做订单的情况不同,利润的一再削薄让他们的生存环境日益险恶。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因资金问题而变相破产之时,一批规模制鞋企业正谋求通过上市来筹集急需的资金。
制鞋行业陷入困境上市成融资新手段
日前,在福建晋江陈埭镇,记者了解到,在春节前后,有30年制鞋历史的晋江鞋企发生了第一轮倒闭潮,先后有上百家工厂关门停产,据行业人士分析,这种情况仍将继续,中小企业将被逐步淘汰。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361°、德尔惠、金莱克等央视上榜企业的“故乡”,这个仅有38.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曾容纳了3000多家鞋企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当地人曾把生产鞋继而出口到国外作为致富的一大渠道,而眼下,他们不得不考虑新的出路。
“包装费上涨了30%至50%,鞋底涨了30%,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30%。”一边是人民币升值和不断上扬的原材料成本、工人工资,另一方面是银行的银根紧缩和民间借贷利息的提高,企业的资金链出现空前的窘况。
“三角债也能害死人,欠的钱太多,外面的账也要不回来,许多企业就这么倒了。”有着两幢五层楼高厂房的施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鞋业生意,据他介绍,大多以家庭式作坊开始的陈埭企业之间一直有着三角债的关系,企业之间彼此拖欠货款。“高利贷是普遍的融资方式,一般都是几百万起互相拆借,在高额利息的压迫下,许多企业往往以资产抵债。”据了解,现在在陈埭镇的鞋企只及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部分品牌企业开始外迁,更大部分是资金出现问题的企业变相破产。
有资料显示,90%的晋江鞋企融资出现困难、80%依赖出口的企业进退维谷。根据晋江市官方统计资料,2008年一季度,全市712家制鞋企业纳税人中,有309家国税入库同比下滑或零入库,同比减收3277万元,下降了40%。
针对上述危机,2006年底,福建省成立了第一个地方级上市办——晋江上市办开始开展实质性工作,准备为广大鞋企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2007年3月,深交所福建省首席代表兰邦华挂职晋江,担任市长助理,辅助当地企业上市,他也是深交所第一个派到县级市挂职的专业人才。
在中小企业纷掀倒闭和转型的风潮中,晋江的规模企业正酝酿着一场大型的运动——上市融资。2007年安踏(02020,HK)在香港成功上市,今年6月第二家晋江体育用品公司特步国际(01368,HK)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而同为晋江鞋类运动品牌的匹克、乔丹运动、361°等也进入上市倒计时。这个年产10亿双运动鞋,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的中国最大鞋业基地,高调宣布将在2010年前打造出“晋江板块”。
有份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晋江拟上市企业有65家,后备上市企业有49家。”兰邦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为了鼓励更多晋江企业上市,打造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除了之前兑现的1560万元财政奖励外,今年晋江市政府拟再拿出2000多万元用于鼓励上市公司与上市后备企业。据了解,晋江已经上市的10家企业已经成功融资80亿元。
上市成功案例:特步国际成功上市
2008年6月3日,特步国际(1368.HK)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成为继鸿星尔克(ChinaHongxBR9.SI)和安踏体育(2020.HK)之后,第三家在境外成功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晋江运动鞋生产企业。
据悉,特步国际这次上市共发行5.5亿股,募集资金约22.3亿港元,这不仅为特步国
际今后的长远发展、境内外收购和新项目投资提供了充沛的资金,更标志着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彰显了特步国际成长为世界品牌的决心。
晋江很多运动鞋生产企业都是从做OEM(贴牌生产)业务起家的,凭借国内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廉的优势,很多企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特步国际也不例外。一位体育用品行业的资深人士透露,特步的实际控制人丁水波创业时年仅17岁,当时是联合两个朋友集资1500元起步。不过,随着国内体育用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特步也开始用“两条腿”走路,在做好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始主攻国内市场。特步利用国际经验解决研发,利用现代化自有工厂解决生产,利用人脉解决分销渠道,请明星出任形象代言人,用娱乐营销的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这个差异化的品牌推广策略受到市场的追捧。
当然,特步毕竟是体育品牌,不可能完全脱离体育营销。2004年10月,特步正式签约成为第十届全运会体育用品行业惟一合作伙伴,同时赞助江苏、解放军等代表团领奖装备。凭着在十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特步在行业和体育界的品牌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正式进入中国体育用品第一集团。
目前,特步国际已集开发、生产和销售体育品牌用品于一身,拥有特步、柯林品牌以及迪士尼运动系列品牌的中国特许使用权。去年,特步国际营业额达13.6亿元。不过,丁水波近期表示,特步国际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自有品牌的开发,逐步降低OEM在公司收入中所占的业务比重,“2007年是7.8%,今年的目标控制在2%以内,未来将会降到1%左右。”丁水波说。
谈到上市给特步国际带来的好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特步最初所采用的是家族经营方式,近些年逐渐改观,而上市将帮助企业全面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所募集的资金有利于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并通过在境内外收购的方式,加快特步国际成长为世界品牌的速度。
2008年以来,由于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石油等生产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受到了冲击。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前不久所做的调查也显示,晋江很多中小制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行业内部的洗牌不可避免。特步国际在此时成功IPO,将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收购。
特步国际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募集的这笔资金中,将有约24%用于收购品牌及新项目投资,约22%投入媒体广告及品牌推广活动,约17%用于扩大及改善分销网络,约19%作为扩充服装生产厂房投入。
“收购品牌以户外体育品牌、童装童鞋等为目标,境内外品牌都会考虑。”该人士表示,“今年特步在奥运营销方面的投入也不会少于两亿元。”
但是,上市不是融资的万能方法,同是福建品牌的泉州喜得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成市暂停案例:喜得龙上市前夕蹊跷叫停
早在6月就启动赴港上市计划的泉州运动品牌喜得龙,原计划于7月11日正式登陆香港联交所,可是,就在上市前一周,喜得龙突然宣布暂停其上市计划,成为今年下半年来首个宣布暂停上市计划的公司。
喜得龙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喜得龙”品牌鞋履开发及批发业务,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快速成长,以中国西南部地区及西北部地区为主,2007年销售收入12.964亿元人民币。截至2008年6月20日,该公司已经通过24家分销商建立了超过3000家该品牌零售店。
喜得龙上市前的动作也是轰轰烈烈让行业瞩目。6月27日,喜得龙在香港公开招股,计划7月3日完成招股,并于7月11日正式挂牌。喜得龙原计划发售5亿股,招股价介乎1.38—1.98港元,集资规模6.9—9.9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于6月27日开始,至7月3日结束,计划于7月11日于港交所主板开始买卖。高盛(亚洲)有限公司及凯基金融为其上市保荐人。
该公司原计划把全球发售当中33%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品牌及宣传活动;24%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透过公司的分销商拓展喜得龙销售分销网络,包括自然增长及选择性收购分销商;15%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扩充生产设施及购置生产设备;6%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执行信息管理系统;15%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拨付长期研发开支,包括为研发中心购买研究测试设备、招聘人员、薪酬及培训,以及进行新产品开发,余下的款项将拨作一般营运资金。
然而,香港股市的低迷,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羁绊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脚步。就在大家都认为喜得龙上市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7月3日,喜得龙突然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需要更多时间考虑现在所察悉到的新情况,公司及联席保荐人决定不按照原有时间表进行全球发售。”
香港股市并不如其想象般美好,招股其间,喜得龙并未受到投资者青睐,截至目前,保证金认购额仍要以百万计。而与喜得龙同期招股的新股,天溢果业、卓智控股等也未能获得市场推崇。分析人士认为,港股的持续低迷气氛是造成香港新股不被投资者欢迎的主要原因。
临门一脚突然腿软,这让很多业界人士始料未及。有媒体甚至怀疑喜得龙的上市搁浅,与最近时间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涉嫌造假账骗贷”有关。对此,从喜得龙董事长林水盘到总裁办主任孙向韬,均坚称“绝无此事”。
“在熊市中,新股停发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喜得龙此次突然暂停上市,厦门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这主要应归咎于市场不好。“估计此次喜得龙暂停上市也是希望等待更好的集资时机”。
上市积极案例:匹克积极谋上市蓝图
尽管特步(01368.HK)6月抢滩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喜得龙(00977.HK)更于7月2日在港股疲软的大背景下搁置上市,但在对资金的渴求下,晋江运动鞋服产业集群赴港上市的冲动仍然不改。
“我现在不便透露关于上市的详情,可以说的是,虽然资本市场的因素无法控制,但企业和行业层面的运作绝对没有问题。”7月8日,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许志华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事实上,在许志华的名片上,已经同时印上了“匹克(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头衔。此前亦有消息指出,匹克赴港上市已经进入缄默期。
从2007年4月以公司总股本的7.8%引入红杉资本后,匹克便不讳言最终的上市蓝图。“这个行业已经结束了小企业混战的战国时代,进入了大企业角逐的春秋时代。”许志华认为,伴随着晋江运动鞋服产业群崛起者众多,上市融资才能摆脱追兵,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以安踏为例,其2007年报显示,通过上市融资,公司的负债比率从2006年的259.9%大幅下降至2007年的11.6%,年度下降比例高达248%;与此同时,流动资产则从2006年猛增近600%至2007年的40多亿。
至于特步,尽管截至7月2日已较6月3日的挂牌价跌去35%的股价,但根据其招股书,仍可通过上市筹得约600万港元用于品牌收购。
“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兼并和收购肯定是不错的方式,但若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得支持,则什么想法都无从谈起,”许志华说,“此外,我们也希望通过期权来激烈士气,但这亦首先需要一个平台。”
许志华更把目光投向了晋江的运动鞋服产业相继上市后的决胜负因素。“匹克将继续贯彻专业化与国际化的定位。”他表示,匹克在中国的篮球鞋市场份额比耐克高近一成,此后匹克将向跑步和户外运动用品市场适度扩张,扩大战线,但仍将坚持中端市场。
根据福建鞋业协会透露的消息,金莱克、乔丹运动、361°、康威等均已进入倒计时上市状态,而贵人鸟、德尔惠等企业亦制订了两年内上市的计划。喜得龙一家企业遇挫,无法引申为资本市场对目前中国运动鞋服产业的否定。中国人均拥有的运动鞋不足一双,而美国的数字则是6双,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未必只能容纳一家像耐克或阿迪达斯般的行业巨头。希望以运动鞋出名的福建鞋业早日走出困境,与行业巨头抗衡!
- 上一篇:10多家鞋企相继歇业倒闭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