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万华自主创新:撑起经济发展新天地
烟台市强力推动,财力倾斜,政策引导,自主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全省目前获得的6项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烟台市独占4项。
烟台万华集团喜讯不断:4月份被列入首批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6月份又上榜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成为烟台自主创新企业的一大典范。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董事长丁建生表示:"要立志做国际领先或者再高技术领域发展的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靠自主创新.因为有这些很好的政策、机制、体制、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人才来进行技术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也能进一步促进企业靠技术创新向更高目标迈进。"
"烟台万华"只是近年来烟台市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像李登海领衔研发的紧凑型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项目、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公司完成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烟台冰轮集团的核心成果-冰轮牌新型高效螺杆压缩等一大批由烟台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都顺利取得了国家专利。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结合。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烟台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引导,增加财政倾斜,围绕调整经济结构,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突破口,全市自主创新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山海间正逐渐崛起"创新烟台"。
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庆国告诉记者:"我们主动加强与中科院、工程院和清华、北大等130多所科研单位和大学的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重点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创建了7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近300家。同时,我们把财力重点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倾斜,每年1000万元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省自主创新重点项目的资金配套和贴息;对列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当年分别给予200万元配套补助;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且产业化潜力巨大的项目,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转化资金扶持等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因地制宜自主创新。"
优惠的科技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如今,烟台已经形成了以登海种业为代表的原始创新企业群体、以丛林和冰轮为代表的产学研集成创新企业群体、以万华和氨纶为代表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企业群体。继今年一季度以72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领跑全省后,全市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80.3亿元,同比增长61.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