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价上涨 毛针织业影响几何?
核心提示
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这将直接导致整个纺织行业一年增加用电负担37.5亿元,占到2007年整个纺织行业利润总额的3.2%;一吨普梳纱成本增加10-12元左右,精梳纱15-18元不等。然而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衣着类出厂价格上涨2.4%的同时,衣着类消费价格却下降了1.5%,其中服装消费价格下降了1.6%。
从7月1日开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19日宣布的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的临时价格干预,将继6月20日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之后,开始正是执行。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的市场电煤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300元每吨,如果按照煤电联动测算至少需要上调6分钱左右,“现在上网电价上调2分钱仅相当于电煤价格1吨上涨了50元。”根据中国煤炭市场网的数据显示,秦皇岛在6月19日执行新标准后,市场的优质电煤平仓价就由18日的900元/吨上涨到910—930元/吨。因此,上涨的煤电价格,成为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微薄形势下,负担加重的“罪魁祸首”。
此次油电价格上调,将带动整个针织业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对于正值多事之秋的针织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回调短期无望以及去年贷款利率的连续上调,使得本已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针织企业生存状态举步维艰。此次电涨价,使得企业生产、运输成本增加,产品价格竞争力再度削弱。这次电价,虽然平均每千瓦时只提高了2.5分钱,但是根据第一纺织网的综合测算,这将直接导致整个纺织行业一年将增加用电负担37.5亿元,这一支出也已经占到了2007年整个纺织行业利润总额的3.2%。
原料价格上涨
电价的提高,直接导致部分原料价格的上涨。据测算,按每度电上涨2.5分钱计算,一吨普梳纱约增加10-12元左右,精梳纱则为15-18元不等。与后整理有关的化纤原料更是飞涨,专家介绍,在化纤主要耗电产品中,粘胶长丝生产企业的用电成本占制造成本比重最高,行业平均水平在15%左右,而一些工艺落后的企业单位电耗则更高。
根据中国化纤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化纤行业电耗222亿度,单耗为972.5千瓦时/吨。此次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如果按每吨消耗972.5千瓦时电来计算,化纤成本将直接增加24.3元/吨,化纤全行业一年总共将增加用电负担5.55亿元。仅这一项支出就占到2007年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近4%。
同时,受国家发改委政策影响,南京羊毛市场的部分毛纱价格也是一路上扬。全澳毛纱48Nm/2(64S澳毛条纺)、32Nm/2(60S澳毛条纺),今年六月平均报价与去年六月同期相比,分别上涨3.13%、0.86%。炭化毛、代表品种澳66S、64S,六月报价分别与去年同比则分别上涨12.76%、5.1%。新西兰洗净毛T730、T107/3-5英寸与去年同比,则分别上涨2.0%、7.6%。这里还不包括因油价上涨运费增加而上升的传递因素。
可以预计,毛针织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降低用电单耗,或利用峰谷电价差别算好经济账,自觉避峰填谷,电价上调对于生产成本的推高必将逐渐显现。
物流成本攀升
除了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外,运输成本的上涨也迫在眉睫。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涨运费只是时间问题。这一部分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企业自己消化。”他认为,由于纺织企业原料及产成品主要通过公路运输发送,此次油价大涨近20%,运费成本必定会增加。在他看来,运输成本和能源涨价的压力下,纺织服装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长期而残酷的。“由于向下游用户转移涨价的能力又极其有限,因此行业的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利润就像刀片一样薄。”针织行业,作为纺织业的一个分支,同样也受到这种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较往年同期相比,许多毛衫品牌代理商首批订货数量成倍下降。
油电涨价,由于连锁反应,也是产品的物流运输成本大幅度提升。随着6月20日,我国航空煤油价格的提升,航空公司的票价也将提升。据联合证券测算,在航空煤油年内不继续提价的假设下,全年航空公司国内航线平均加油均价预计同比提30%左右,若航空公司完全将航油提价向下游转移,航空公司国内票价则需提升12%。根据国家发改委6月30日出台的调整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通知,自2008年7月1日起(出票日期),国内航班,800公里以下航线每位旅客由60元提高到80元,800公里(含)以上航线每位旅客由100元提高到150元。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也就是说,一位经常往来于西安与浙江濮院订货的毛衫品牌代理商,单程一次成本就由原来的(1130+150=1280)元,变成了(1130+1130×12%+200=1465.6)元,整整提高了185.60元。如果按照一年四次往返来计算,成本就提高了1500元左右。
那么,针织服装产品的主要运输渠道,汽车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4月份广州使用的国Ⅱ标准的93号汽油,价格为5.22元/升;但从5月1日起升级为国Ⅲ标准后的93号汽油升价为5.36元/升;再到6月20日,市面上的93号汽油每升已是6.25元——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93号汽油每升价格已上涨1.03元。照此计算,6月20日,从嘉兴运送一批产品到杭州,假设路程正好100公里,燃油10升,那么成本就增加了10.3元。因此,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认为,电价上调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持续而刚性的,油价上调将直接增加其生产成本。
消费能力下降
油、电是经济运行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油、电价格上涨可能也会导致下半年通货膨胀形势更加严重,如此一来。一方面势必会加大国家对货币紧缩的政策力度;另一方面,将会导致衣着类消费继续萎缩。因此,油、电价格的上涨不仅仅直接增加了针织业的运营成本,对整个针织行业面临的形势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6月中旬公布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食品价格的小幅回落和翘尾因素的减少,使CPI涨幅出现回落。”5月份CPI涨幅回落,这种变化是否是长期趋势呢?高盛亚洲研究团队认为,如果央行能够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长出现反弹,那么CPI通胀率可能已经见顶,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向5%-6%的水平回落,否则需要重新评估。
从物价指数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胀压力虽然暂缓,但上游价格持续上涨对通胀的压力却在增加。5月PPI同比上涨8.2%,CPI同比上涨7.7%,这是二者的“剪刀差”一年半来的首次反转。上游价格过快上涨终将传递至消费终端,PPI上涨成为未来通胀的最大隐忧。学者郭田勇认为下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是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尽管CPI一路上扬,然而与快速上涨的附加成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衣着消费市场价格却一路下跌。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服装生产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转嫁成本、提升价格的空间不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第三个月处于8%的水平,5月份更是创出新高,PPI同比涨幅成高位小幅攀升之势,其中衣着类出厂价格上涨2.4%,而油、电价格上调后产生的成本将会传导给衣着类出厂价格,使衣着类出厂价格进一步抬升。与此同时,今年的通胀形势使下游消费市场疲软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5月份衣着类出厂价格上涨2.4%的同时,衣着类消费价格却下降了1.5%,其中服装消费价格下降了1.6%,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前景在下半年仍不乐观。
据一项权威机构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全国140多家纺织企业中,八成企业平均净利率低于5%,其中39%的企业平均净利率低于3%,平均净利率在3%-5%的企业占41%,平均净利率在8%-12%的仅占6%。伴随着纺织业利润的下降,物价指数也不断攀升,针织业的平均利润也在逐步下滑。通过抽样调查显示,今年80%的毛针织企业的首批订货订单加速下滑,浙江湖州一家针织企业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加盟商首批下单量降到了10%。《纺织服装商业周刊》第一分析师汪前进认为,针织行业受到的冲击是长期而残酷的。今后油、电、煤等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针织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成本时代。
- 上一篇:海宁从皮革纺织电子跨行到光伏产业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