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坚鞋业“三部曲”
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莞市华坚集团华宝鞋业有限公司调研时,听了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关于华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经营思路汇报后,语重心长地说:“发展、转型、升级,这是‘六字真言’,发展是硬道理,升级是核心,转型是调整结构,六个字反映了企业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困难变成机遇,就是要靠这六个字。”温家宝总理的一番话,既是对华坚集团给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目前中国制造业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低谷、突出重围指出的努力方向。
2008年7月19日,温家宝总理视察华坚集团总公司。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华坚,是赣州人非常熟悉的一家企业。坐落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赣州华坚国际鞋城,落户6年来,建成20条先进生产线,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年产各类高中档女鞋700万双,年出口额达1亿多美元。一家制造型企业缘何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8月底,记者来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华坚集团总部,正值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记者云集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向各路媒体阐述了他们的“发展、转型、升级”三部曲。
发展之路:从80人小厂到万人大企业
1996年,张华荣带领80名南昌老乡来到广东东莞,开始了自己的“鞋匠”之路。当时,中国大陆制鞋行业的订单基本由台资厂控制,大陆本地企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才、管理上都缺乏竞争力。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华坚人以“一个困难有十个办法”的精神,形成了“百分百的理解、百分百的配合”的执行力文化,终于在4年之后迎来了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阶段,成长为中国大陆最大的中、高档女鞋制造企业。
现在,华坚集团拥有员工2.3万人,流水线42条,2007年出口数量1451万双,预计2008年实际出口数量仍将超过1400万双。12年来,企业苦练内功,稳健经营,提前布局,科学拓展,无论从规模还是效益上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全球中、高档真皮女鞋规模最大的制造企业之一,年产中、高档真皮鞋1500万双,全球排名前50位的中、高档女鞋品牌中有15家是企业的客户;目前制鞋行业中产业链最完善的企业之一,拥有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行业内率先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形成了一体双翼、多地经营的经营模式;行业内首次成功创办“世界鞋业发展论坛”,推动世界制鞋产业的高端对话,打造一个让世界鞋业倾听中国声音的权威平台……
十载鞋匠奠基业,万里商旅誉全球。回顾企业的发展之路,张华荣向记者们亮出了几个铿锵有力的观点。
——“产业有差异,行业有分工,但是没有高、低端之分。”针对有些学者提出的“制造属于低端产业”的观点,张华荣认为,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没有低端产业,只有低端产品。能为社会带来正面积极效益的就是好企业。制造、贸易、品牌、市场,是以制造为核心进行“1整3”的创造。
——“制鞋业不是‘候鸟产业’。”有人认为制鞋业是“候鸟产业”,张华荣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制鞋业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兴旺了20年的时间,但中国大陆的国情与过去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不同。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从城市化进程、就业需求等方面来说,制鞋业在中国有更长时间的发展空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期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替代中国大陆,承接制鞋业的转移。
——“制造奠定创造,创造提升制造。”张华荣说,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地区发展差异比较大,城市化程度比较低,待就业人口比较多。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由单纯制造向创造的转变。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艰难,更重要的是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漫长得多,也许还需要30年甚至50年,企业家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制造是创造的基石,好的制造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只有真正把制造做强、做精了,我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业永远有春天。”张华荣认为,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经济好或坏,只要有人就有人穿鞋,有人穿鞋就有人卖鞋,有人卖鞋就有人做鞋,制鞋行业是永远的朝阳行业。在这种认识下,10多年来,在很多企业一味追求多元化经营,炒股买楼、四面出击、多点开花时,华坚集团始终致力于在一个行业里做好一件事:做好鞋、多做鞋,做出质量、做出信誉、做出品牌、做出尊严。
由于国际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两年出口型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但张华荣认为,危机背后孕育着更大的机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每一次危机在淘汰一些企业的同时,往往也能够给那些有远见、有准备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华坚集团在目前困境下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远远小于同行业其他的企业,而且还感觉到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转型之路:产业梯度转移的先行者
当前,赣州正在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采访中,桑梓情深的张华荣多次提到,赣州是华坚的“根”,承接产业转移具备许多独特优势,他非常看好赣州的发展,今后将以更多的实际行动支持赣州进行产业承接。
早在2002年,华坚集团就投资赣州,兴建了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开始了投资策略转型,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一地经营转变为多地经营,一体双翼,互联互动,率先在行业内成功实现产业转移。现在,为配合赣州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举措,华坚集团充分发挥跨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以东莞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为平台,积极打造赣州外向型制造与创造基地、中小企业赣州创业基地、国内品牌赣州孵化基地,最终实现华坚集团在异地的可持续稳健发展。张华荣告诉记者,今后,华坚集团将以赣州为基地,在周边呈卫星式建设工厂,努力实现“做精、做强、做稳、做好、做大、做百年企业”的目标。
此外,近年来,华坚集团还进军越南,北上项城(河南),布点江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提升,从简单的空间分布到跨越时空的整合。从2005年以后,结构调整效益开始显现,由于成本优势,同等的价格下,利润就会比以前增加3%至5%,而且由于员工本土化,企业发展稳定性也相对较高。在外部环境最好和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提前完成了企业的区域布局和结构转型,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在企业布局转型的同时,华坚集团还进行产品结构转型。从2001年开始,企业由单纯的成品鞋加工制造,全面转型为集研发、贸易、皮革制造、鞋材制造、鞋机配套、成品加工、物流配送、高端论坛、总部基地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了目前女鞋制造最完善的产业链,为企业的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制造业来说,制造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价格和行业效益,华坚集团通过产品结构转型,把制造环节和服务当产品来开发,通过内部竞争和循环,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明显优势,在产业链中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升级之路:中国制造业永远有春天
2005年,华坚集团开始进行市场战略的调整,逐步由单一的国际品牌代工向品牌代工与自主品牌经营相结合的方向拓展。企业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成龙”品牌、收购“卡佛儿”品牌、自创“COLCO”品牌,现已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全国主要城市开设专卖店、专柜200多家,拉开企业产业就地升级的序幕。
工业工程优化改善是华坚集团升级的另一招。面对日益上升的成本,企业从2003年开始,斥巨资进行工业工程技术成果的研究、推广和应用,通过对生产流程的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改良,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2008年,企业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达成意向,计划联合成立东莞清华华坚工业工程研究中心和试验基地,以全面提升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
华坚集团还通过持续有效的自主研发来实现企业升级。2005年以来,企业先后成立7个研发团队,研发人员达到2800余人。企业直接从意大利、西班牙等传统制鞋强国聘请设计师和开发人员,从产品的设计、楦头的开发、产品的个性化服务、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及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通过有效的研发,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经营的附加价值,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并为企业在制造中进行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顺应世界鞋业发展趋势,有效推动中国制鞋业的转型升级,今年,华坚集团还计划投资打造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搭建产业升级平台。该项目集材料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孵化、国际贸易、物流配送、商务服务、人才培训、信息发布于一体,为全球鞋业新材料应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发布、新工艺培训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建立“为第二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集群”,在东莞打造一个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升级的基地平台,并最终实现中国由“世界制鞋大国”向“世界鞋业中心”地位的升级。
华坚集团的发展历程证明,只要用正面、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困难,能够居安思危,通过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不可或缺的“发动机”,制造业在中国永远有春天。
- 上一篇:美人鱼将推男鞋“鑫莱克”
- 下一篇:依思Q时尚女鞋 新年穿红 出【型】皆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