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制革工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横县工业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近年来,横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工业百亿”工程,工业经济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7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62.9亿元,是1978年1.2719亿元的49.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96亿元,工业投资完成100449万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76407万元,共引进项目82个,合同投资额45亿元。
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1978年以前,横县传统工业企业的设备都比较落后,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属国内先进水平的几乎为零。为从根本上摆脱这一不利状况,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横县通过不断加速技术改造和推动科技创新步伐,使企业技术进步工作得到了广泛开展,在规模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大为增强。如横县钢铁行业,横县榕宁钢厂、横县闽桂钢厂于2003年投入重金进行连铸连轧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企业的主要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县白水泥厂通过不断开发、引进国内先进技术,研制彩色水泥系列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制糖业经过改制,增加了技改投入,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质量,企业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主导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1978年以来,横县工业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加强行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已逐步建立起符合资源条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型工业结构。近年来,全县的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以制糖、建材、茉莉花茶加工、食品加工、丝绸、造纸六大支柱为主,包括缫丝、冶金、食品罐头、制药、制革等在内的工业企业体系。2004年,横县被确定为自治区县域工业试点县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县,是南宁市唯一获得县域工业试点县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双重身份的县。1994年起,全面开展了ISO9000国际标准的贯标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横县工业产品的质量,推动了名牌战略的顺利实施。目前,横县已涌现出“俊”牌白砂糖、“云燕”牌白水泥、“海棠”牌普通水泥、“郁江”牌和“金花”牌茉莉花茶、金妺牌系列食品、兴辉食品等一大批名优产品。随着名牌战略的不断实施,企业的贯标工作和基础质量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978年前,横县工业只有横县水泥厂、良圻糖厂、横县化肥厂、横县棉织厂、谢圩糖厂、横县钢铁厂、西津电厂、横县农机修造厂等几家工厂,工业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横县抓住机遇,调整工农发展战略,明确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快工业的发展步伐,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在短期内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5年,全县县办工业企业34个,总产值16315万元,比1978年增长46.6%。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62.9亿元,是1978年的49.5倍。有工业企业422家,规模企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45家,亿元企业16家。三大产业比重调整到33.2:31.6:35.2。工业经济首次突破30%的比重。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初显魅力
工业园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最终形成以深度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为特征,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基地。
那阳工业集中区是横县的老工业基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那阳工业集中区逐渐发挥她的威力,1995年工业经济为财政提供税收占总税收的55.2%。近几年,通过对集中区内的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形成了以建材、花茶加工、茧丝绸加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基地,拥现一批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为横县工业的发展擎起一片蓝天。
2002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正式启动了六景工业园区建设,为横县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方处女地。12月,六景工业园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开发区,目前,它正以良好的园区优势吸纳南宁市、粤、港、澳产业结构和物流发展中心,吸纳全国各地客户前来落户。到目前为止,已签订合同项目52个,合同投资总额约300亿元。南宁电厂项目、南宁绿洲烧碱项目、南宁劲达兴浆纸项目等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园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南宁六景园区工业正日益发挥它迷人的魅力,成为横县工业发展的一块招牌。
- 上一篇:泉州制革集控区水环境呈近年来最好水平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