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中国皮革城:一座皮革名城的15载演绎
2008-10-24 10:03:40 来源:《市场导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海宁本无皮革资源,但她培育了中国皮革界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市场。
10月15日,一场皮草服装的专场展示会在国际知名皮草设计中心丹麦的哥本哈根上演。但这些皮草服装却来自于中国的海宁。当天,由海宁中国皮革城和哥本哈根皮草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丹麦商贸合作发展论坛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宁的皮革产业蒸蒸日上,并依托海宁中国皮革城走出了国门。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宁市的乡镇工业和个私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块状经济逐步形成,特别是皮革服装、被面和装饰布成为海宁市东片和西片地区两大产业。
根据史料记载,海宁本无皮革资源,但海宁有制革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早在1926年海宁就有了一个制革生产企业,1952年有了第一家皮件厂。
至1992年海宁市相继办起了1000余家皮件厂,浓厚的产业基础使海宁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发展皮革皮件业作为全市工作重点,制订一系列扶持政策,既鼓励公有制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也允许个体和私营企业办皮革皮件厂,正所谓“四个轮子一起转”。1994年皮革工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皮革制革企业845家,生产皮革服装474万件(套)。
为了培育海宁的皮革产业,时任海宁市工商局局长的朱震提出了要在海宁建造一个皮革交易的专业市场,此举也得到了海宁市政府和众多皮革企业的支持。
1993年12月19日,举行了浙江皮革服装城奠基仪式,由市工商局和香港怡盛集团福建怡华企业有限公司合资建造,1994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央交易区第一期工程占地16亩,建筑面积29600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以后几经扩建和多方兴办,至1998年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营业用房4200余间,15个交易区,入城经营企业2000余家,2001年更名为“海宁·中国皮革城”,1999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家重点市场之一。
时间迈进了21世纪,海宁中国皮革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皮革城位于海宁市中心老城区,发展面临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是市场容量饱和,扩建余地少,品牌引进和产品延伸难;二是硬件设施差,没有空调设施,消防设施也难以满足大型专业市场的需要;三是市场存在相当数量小面积的摊位,提升形象困难,停车场狭小,难以适应时尚休闲消费发展的趋势。
2005年,为顺应专业市场提档升级的发展趋势,相关部门果断实施皮革城的易地扩建和整体搬迁,下决心拆迁了原有的农批市场,将城市新区最好的地段让位于皮革新城。
皮革新城坐落于海宁市区的西南侧,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2005年10月18日皮革新城顺利开业。
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崛起,为皮革皮件企业提供了产品销售窗口,市场成交额连年攀升,从1995年的12.7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53.70亿元,随着皮革城的不断发展,皮革业这一海宁的支柱产业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海宁皮衣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1/3,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皮革服装、皮革制品的集散中心,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
走过15个年头后,海宁中国皮革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皮革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全国皮革服装、裘皮服装、毛皮服装、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
1995年,皮革城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1999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市场,2005年10月被省工商局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刚刚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市场高峰论坛上,又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浙江十大功勋市场”。
10月15日,一场皮草服装的专场展示会在国际知名皮草设计中心丹麦的哥本哈根上演。但这些皮草服装却来自于中国的海宁。当天,由海宁中国皮革城和哥本哈根皮草公司共同举办的中国—丹麦商贸合作发展论坛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宁的皮革产业蒸蒸日上,并依托海宁中国皮革城走出了国门。
作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皮革专业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海宁市的乡镇工业和个私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块状经济逐步形成,特别是皮革服装、被面和装饰布成为海宁市东片和西片地区两大产业。
根据史料记载,海宁本无皮革资源,但海宁有制革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早在1926年海宁就有了一个制革生产企业,1952年有了第一家皮件厂。
至1992年海宁市相继办起了1000余家皮件厂,浓厚的产业基础使海宁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发展皮革皮件业作为全市工作重点,制订一系列扶持政策,既鼓励公有制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也允许个体和私营企业办皮革皮件厂,正所谓“四个轮子一起转”。1994年皮革工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皮革制革企业845家,生产皮革服装474万件(套)。
为了培育海宁的皮革产业,时任海宁市工商局局长的朱震提出了要在海宁建造一个皮革交易的专业市场,此举也得到了海宁市政府和众多皮革企业的支持。
1993年12月19日,举行了浙江皮革服装城奠基仪式,由市工商局和香港怡盛集团福建怡华企业有限公司合资建造,1994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中央交易区第一期工程占地16亩,建筑面积29600平方米,投资3500万元。以后几经扩建和多方兴办,至1998年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营业用房4200余间,15个交易区,入城经营企业2000余家,2001年更名为“海宁·中国皮革城”,1999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0家重点市场之一。
时间迈进了21世纪,海宁中国皮革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皮革城位于海宁市中心老城区,发展面临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一是市场容量饱和,扩建余地少,品牌引进和产品延伸难;二是硬件设施差,没有空调设施,消防设施也难以满足大型专业市场的需要;三是市场存在相当数量小面积的摊位,提升形象困难,停车场狭小,难以适应时尚休闲消费发展的趋势。
2005年,为顺应专业市场提档升级的发展趋势,相关部门果断实施皮革城的易地扩建和整体搬迁,下决心拆迁了原有的农批市场,将城市新区最好的地段让位于皮革新城。
皮革新城坐落于海宁市区的西南侧,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2005年10月18日皮革新城顺利开业。
海宁中国皮革城的崛起,为皮革皮件企业提供了产品销售窗口,市场成交额连年攀升,从1995年的12.7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53.70亿元,随着皮革城的不断发展,皮革业这一海宁的支柱产业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海宁皮衣生产约占全国总量的1/3,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皮革服装、皮革制品的集散中心,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
走过15个年头后,海宁中国皮革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皮革界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专业市场,全国皮革业龙头市场,全国皮革服装、裘皮服装、毛皮服装、皮具箱包、皮毛、皮革的集散中心,也是皮革价格信息、市场行情、流行趋势的发布中心。
1995年,皮革城荣获“全国文明市场”称号,1999年被定为浙江省重点市场,2005年10月被省工商局评为“浙江省五星级文明规范市场”,2007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刚刚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市场高峰论坛上,又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浙江十大功勋市场”。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中国皮革纺织行业受影响同比由盈转亏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