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究竟影响有多大?
日渐显现尚未“伤筋动骨”
新华社前不久派出了东、中、西三路共六支“经济形势基层调研小分队”,分赴全国13个省区市,深入一线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结束了20余天的调研后,新华社东、中、西三路经济形势调研小分队成员日前与编辑部展开了一次对话,畅谈了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
东部:
金融危机影响明显但还没出现“倒闭潮”
周亮(东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去的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方外向度很高,目前这两个地方的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加工行业所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普遍表现为企业出口下滑比较明显,经营困难。有少数企业到10月份以后甚至一个订单都没有,还有一部分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乃至倒闭的情况。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上升到“企业倒闭潮”这么一个高度,恐怕不确切。据调查,在整个广东,今年前3季度关闭企业只占1.5%左右。以受影响较大的东莞市为例,这里虽然出口加工型外资企业较多,但今年前10个月共有714家企业倒闭,预计全年将会达到1000多家。而在去年东莞也有900多家企业倒闭。
再说温州,据一项对18775家企业的调查,其倒闭企业304家,占1.6%,而新注册的企业有8000多家。所以,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企业倒闭潮”。
当前,倒闭的企业大多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他们的员工逐渐返乡了。据我们了解,一些停产、半停产企业估计年底或明年有新的订单,很怕到时候找不到员工,所以仍然把员工留在企业里,也有一些企业给员工提前放假的。对于我国庞大的务工队伍来说,目前即使有几十万农民工返乡回流,其比例也不算高,因此还不能以“回流潮”“返乡潮”来笼统概括。
金融危机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各地的增长速度下滑、外贸出口增幅下降明显、行业利润普遍下降等等。
中部:
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挺过去就会复苏,否则就会倒闭
张旭东(中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调研了中部地区的6个省。最深刻的感受是,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势头是日渐显现的,可以说是从东南沿海到内陆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农户,都在不同程度地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虽然没有大批企业出现倒闭潮,但是有些行业,例如钢铁、炼焦等行业日子可能比较困难。因为市场萎缩,河北一大批小规模的钢铁厂、山西的一些钢铁厂,甚至包括一些省份的大型钢铁厂炉子都“闷”住了,大幅压缩生产,集体呈现出了“闷炉现象”。现在可以说,有一批行业或者说企业正处在这样的门槛上——挺过去生产就会复苏,会迎来新的发展期,如果挺不过去很可能就会倒闭。
西部:
滞后作用影响相对不明显但一些行业和企业已受波及
熊言豪(西部小分队):我们一行6人先后到了四川、陕西、甘肃等3个省调研。总体感觉,由于东中西地域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相对不是特别明显。不过,金融危机在一些行业和企业却已显现出来,比如陕西的苹果汁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0%左右,受金融危机影响后出口下降了90%以上。
在甘肃省,我们采访了“两高一资”类企业,这些企业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比如像金属铜、铅、锌价(0,-9045.00,-100.00%,吧)格大幅度下滑,所以很多企业都处在限产或者半停产状态,典型的是甘肃硅铁行业的23家企业都处在停产状态。但从总体看,西部受影响还是相对滞后的,只是个别行业和企业表现得比较集中一些。
中央“真金白银”宏观调控
各地配套措施力度大
从东、西、中三个地域的情况看,经济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现在各地是如何应对危机挑战的?
周亮:国家近期出台了一揽子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可谓是“真金白银”,各地都十分振奋,各地相应的配套措施力度都十分大。例如,广东提出2009年集中投放近千亿元财政资金拉动1.3亿元社会总投资;东莞连续5年每年拿出50亿元扶持企业发展、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
张旭东:我们在中部省份也感受到,中央这次促进经济增长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一些地方上还形成了“有了‘铁公机’,经济没问题”的民谣,他们认为此次以“铁路、公路、机场”基础建设投资为代表的扩大投资举措,必将有力地带动经济增长。当前,无论是政府干部,还是企业职工,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要认清形势,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最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
熊言豪:我们采访西部地区,感觉对地震灾区来说,这会加快重建灾区的速度,也会起到促进东西部差距减小的作用。东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因为是外向型经济。而在西部实施各类民生工程,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西部的生产力水平,也缩小了东西部的差距。所以这不光是提升经济发展经济的过程,也是提高西部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过程。中西部有着广阔的市场,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比如四川的人口比法国、德国的人口都多,如果把人们的消费充分拉动起来,有效启动国内需求,那么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 上一篇:中国资本主义摇篮的危机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