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挺住 生存第一位
▲广州市再回收利用行业的工人正在工作。
在珠三角的企业倒闭潮中,企业主卷起铺盖走人的情况并不少见。刘伟全也曾经想过“不干”,但企业的员工怎么办?“企业一定不能垮,垮了大家就没了工作,去哪里吃饭?”作为广东省人大代表和广州市政协委员的刘伟全这样说。
生存篇
为两百员工
企业不能垮
珠三角大量的加工厂生产新货都卖不掉,那些从事再生利用的企业岂不是更加生存艰难?记者对一家位于广州的再生利用企业负责人刘伟全进行了采访。刘伟全说,金融海啸的确对这个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目前正处在“困难阶段”。
再生原料价格狂跌过半
“广东一直是资源缺乏大省。”广州同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全接受采访时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是一位前省领导在一次人大会议上讲的话。出生于农家的他天生有一种“节约”意识,这也影响了他的创业经历。
1981年,18岁的刘伟全在家里办起了沙石厂,那是改革开放最初的几年,珠三角大兴土木所带来的商机使他赚到了“第一桶金”。3年之后的1984年,他带着30多人的“子弟兵”下海南搞房产,这和当年很多“大亨”走的路都一样。不过,那一批人要么做了房产大佬,现在周旋于电视屏幕和报端,要么身家败落,像他这样几经转行,最后选择投入再生利用环保产业的几乎没有。
“现在的确比较困难。”刘伟全从不讳言金融海啸带给他的影响。首先是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降低,以及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大量倒闭,使得原材料价格下半年以来大幅下降。比如,假货塑料外包装可以重新利用后,制成原材料,但现在这种原材料的价格已从1.6万元跌到了6000~7000元。
不敢效仿别人“关厂走人”
“新货都卖不出,何况是再生利用的产品。”刘伟全经营的很大一部分是再生利用的服装鞋类,但现在很多沿海服装企业的新货都无法销售。在广州著名商业街上下九步行街,已经出现了1~5元的超低价牛仔裤,这对于从事再生利用的企业来说,其影响可想而知。
在珠三角的企业倒闭潮中,企业主卷起铺盖走人的情况并不少见,留下一片闲置的厂房和等待发工资的工人。刘伟全也曾经想过“不干”,但企业的员工怎么办?厂里面的长期工人达到100人,短期工人加在一起,企业职工人数超过200人。“很多都是本地的农民、下岗工人和困难户,还有位近40年党龄的抗美援朝志愿军老人”。“企业一定不能垮,垮了大家就没了工作,去哪里吃饭?”作为省人大代表和广州市政协委员的刘伟全这样说。
勒紧裤腰带挺过困难时期
“和客户吃饭不去大酒楼,只去自家的农家乐。”如何挺过目前的困难时期,刘伟全和30多个主管使出了浑身解数:节约开支,减少应酬,以前喝饮料现在都换成了喝矿泉水。除了节流还要“开源”,以前回收厂直接被扔掉的板材也被重新利用,“上面的铁钉,铜帽全部要回收,工人一个个摘下来,一个不能少。”
“这么好的新衫新鞋,一把火烧掉了太可惜,还污染环境。”刘伟全认为自己是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小时候家乡的田埂青山给了他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他看来,每个行当都要有人做,很多企业家都喜欢“赚快钱”,开个加工厂赚了钱就立马走人,但愿意做环保的人太少了,特别是在当下的环境下,很多人认为这个产业没有前途,还比不上做加工贸易。
“我也一度陷入痛苦彷徨的低谷。”想起多年前的一次投资失误,他还记忆犹新,那一次使得他“多年辛苦的原始积累”付诸东流。他也表示政府部门目前对于再生利用这样的环保型产业比较支持,企业只要能挺过这一次金融海啸的严峻局面,肯定会有更多的机会。
不做500强
要做500年
专家学者指出:民营企业应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不做500强
要做500年
出口额大幅下降、消费市场疲软、银行贷款紧缩、资金链断裂……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众多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内民营企业首先感受到阵阵寒意。民营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并寻找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面对金融危机,民营企业应抓住机遇,实现转型,控制成本,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活下去的小兵就是将军
“经济衰退没有什么可怕的,就像平时感冒一样,是正常现象。”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领导力研究所所长余世维博士说,根据经济学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每20到30年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个“瓶颈”或“拐点”,从这个“拐点”开始,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渐放缓。
“‘拐点’的出现就像一个人生了病,需要休息一下。企业则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企业的成长应该靠什么?”余世维认为,民营企业家应反思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发展等问题,利用品牌和技术将企业由弱做强。论及民营企业如何应对经济“拐点”,余世维说:“与其说‘胜者为王’不如说‘剩者为王’,谁消耗最少,谁就能坚持到最后。只要打不死,活下去的小兵就是将军。”
民企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2005年编写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五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非但中国如此,据调查,排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企业从产生到衰亡,平均寿命只有40到50年;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五岁,只有2%的企业寿命能达到50岁。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教授认为,国内的中小企业要想持续成长,首先要保证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生存。
今年,全球经济危机更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黄泰岩指出三条出路:投奔国有企业、卖给外资企业、放宽心做好小企业。他认为,民营企业若要走第三条道路,就不应急于由小做大、扩大规模,如何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要努力做一只好公鸡。当别人都在5∶00叫时,好公鸡要在4∶59叫早。”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处在从原始资本积累到科学发展的转型期。黄泰岩认为,在转型期,不要盲目搞科技创新、打造品牌,把握时机最重要。“因时而变”是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对于时机的把握,既要看市场,也要看政策。(据《经济参考报》)
“倒闭潮”真相
针对外界传言广东出现企业“倒闭潮”,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刘焕泉以统计数据作出官方回应:“广东省出现了一些中小企业关闭或破产的现象,但并没有出现‘倒闭潮’。”根据该省各地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的企业关闭情况,广东省1月~9月企业关闭总数为7148家。这个关闭企业数包括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数。
从这个统计结果分析来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关闭数量较多的地市分别是东莞市1464家、中山市956家、珠海市709家、深圳市704家、汕尾市587家、佛山市526家以及潮州市432家。从行业分布看,关闭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五金塑料、电子产品、陶瓷建材等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行业。 (据《经济参考报》)
转让篇
老板当经理
心态很平和
笔挺的西装、锃亮的皮鞋,不时还整理一下那条看上去才买了几天的领带,何亮(化名)坐在记者面前时,一副职业经理人的形象,“十几年了,我没怎么穿过西装,现在公司要求这样,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何亮现在是中山某知识产权事务所的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事务所的市场拓展,“我现在是给人打工,50多岁了,人生再一次面临转型”。
而就在一个月前,何亮还是一家塑料企业的老板,他和几个朋友一起合伙开的工厂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不幸倒下”,“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很快,行业竞争又太激烈了,加上金融危机,基本接不到什么订单,在我周遭,今年不亏损的企业都屈指可数”,再三权衡,公司4个股东协议转让工厂,老板何亮开始重谋出路,几经周折,有了上述的安排。
做老板时没时间陪家人钓鱼
何亮说,自己原来的工厂主要是生产手袋、皮箱所需要的塑料原材料,提供PPC膜和牛津布切合,在广东,这样的企业不下百家。“我从1992年就开始做这行了,抓产品、抓质量、抓成本、上规模,这些工作再苦再累也挺过来了”,凭着4位股东的同心协力,何亮的企业进入2000年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日子好的时候,不用愁订单,愁的是能不能来得及生产”,何亮介绍,公司忙得一塌糊涂,利润率也相当可观,“应该有10%以上的利润吧,而且成本控制都没怎么做好”。
在这段时间里,何亮早出晚归,“有没有周末?周末要不是在工厂,要不是在陪客户,哪有时间待在家里”,何亮全家都喜欢钓鱼,但渔竿已经锈迹斑斑。
订单“好像一夜之间消失了”
情况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急转直下,先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侵蚀公司利润,再是人力成本开始有点吃不消了,更令何亮不解的是,订单“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订单数量的减少,不是以月计,“以周计,以天计,都能看得出来,订单在急剧地减少”,报纸、电视所说的“金融危机”,何亮这回有了切身感受。
而就在这个时候,原先合作亲密无间的4位股东,在公司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了较大分歧,股东之间的内耗使得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结果只能是低价转让工厂资产,解散安抚员工,各奔东西了”,4名股东,除了一名坚持在原来的行业外,其余均转行,“转行的也不想做老板了,全是给人打工,做业务,反倒轻松”,何亮说,在中山,这种身份转变的人并不少见,“特别是我们这一辈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生的人,人生面临的转型多了,也不在乎这一次了。”
当打工仔是人生新的起点
从工厂一线退下来后,何亮说闲在家里并不是滋味,才萌发了“打工”的想法,虽然知识产权对于何亮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何亮上手很快,其负责的市场开拓工作也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用太多涉及专业的知识”,这对何亮来说转型也有步可循。
虽然何亮反复强调自己现在是打工仔,但“白领”形象非常典型,何亮对此解释,身份并不重要,关键还是要自己的心态平和,“人生无非是一场经历,多一种身份,也就多了一场人生”,何亮说并不觉得不做老板了是一种“人生的重大失败”,“我觉得这是新的起点”。
而谈到行业转暖时,是否转回本行时,何亮说,一家工厂投资动辄几千万元,自己到了这个年龄,也相对保守了。“我现在对这份职业挺满意的,虽没以前风光,但平淡,充实,生活质量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回何亮久存在家的渔竿恐怕又有发挥余热的可能了。
2008年10月15日,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最大的一家玩具出口企业——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老板逃跑,该集团在该镇的另一家玩具企业也同时倒闭。排队退社会保险金的工人露出焦急的眼神。
- 上一篇:鞋业门店攻略:该出手时就出手
- 下一篇:重金加码DTC模式,特步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