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鞋需要静心琢磨 哈市老鞋匠专做小脚鞋
2009年春节即将来到,哈市93岁的赵老太太又为能够穿上一双新鞋犯了难。记者从哈市老龄委了解到,哈市目前百岁以上(含百岁)妇女有近200人,她们中不少人都曾裹过脚,买鞋难成了这些老太太们共同的心事。
百岁老人买鞋成难事
哈市107岁的杨老太太五代同堂,然而,老人一直为一件事犯难。因为老人是小脚,十来年了,想买到合适的“三寸金莲”鞋成了难事。平时在家,老太太就穿小号的童鞋。可是,鞋子不跟脚,老人脚不舒服,渐渐老人越发不爱溜达了。眼看着要过春节了,家人又为给老人买新鞋的事而着急。
93岁的赵老太太的家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赵老太太的孙女说,以前,只要有人去北京,就一定会帮奶奶捎几双小脚鞋回来。可是这几年,没人去外地了,老人的鞋也买不到了。
据了解,哈市目前百岁以上(含百岁)妇女有近200人,她们中不少人都曾裹过脚。1999年,哈市最后一家生产“三寸金莲”鞋的厂主将“三寸金莲”鞋楦送进了博物馆永久保存。这次将小脚鞋楦送进博物馆,标志着这段历史的结束。因此,仍需要“三寸金莲”鞋的老人穿鞋就成了件难事。
目前,哈尔滨市仍在销售“三寸金莲”鞋的鞋店只有位于道外区靖宇街上的一家布鞋店。但是,小脚鞋也只剩下几双而已,尺码还不全。
记者寻访“小脚”鞋匠
带着多位老人找小脚鞋的嘱托,记者找到了哈市鞋匠马师傅的电话,听说记者要去采访,马师傅一再推辞:“年前我接了20多个活儿,每位老人都着急穿,实在腾不出时间。”在记者的坚持下,马师傅向记者讲了自己半辈子做小脚鞋的经历。
马师傅今年47岁,祖籍山东掖县,父亲12岁那年来哈尔滨安了家。马家祖辈做小脚鞋,马师傅20岁那年,开始跟父亲学做小脚鞋手艺,如今,老父亲已经80岁了。
老马说,他刚学做小脚鞋的时候,哈尔滨近10家同行都做传统小脚鞋。如今,大概只剩下他一家做传统小脚鞋的了。“做小脚鞋得静下心来琢磨,一双鞋做坏了,就砸了自己的招牌,手艺人靠手艺赚钱,手艺砸了,饭碗也就砸了。”
从老马居住的环境看,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一双呢子面的小脚鞋卖50元,做工需要4个小时。老马的客人基本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几天前,他还兴冲冲地到老人家量脚做鞋,新鞋没穿几天,老人就去世了,做这鞋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
“同行们都改行了,但是我舍不得这门祖传的手艺,更不忍心看老人们没合脚的鞋穿。”老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