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双鞋,差价该不该返?
皇姑区的王女士1月16日,在沈阳某商场富贵鸟专卖店买了两双皮鞋,单价298元。春节后,在中街闲逛的她发现那款鞋仅售198元。2月21日,王女士来到专柜,希望能返回差价,不过因为促销时间段不同和穿过两个原因,商场没给退现,承诺“下次购物给找回来”。
王女士认为这两个原因没道理,因为年前买这双鞋的时候专柜就说是断码特价商品,现在也是断码特价商品,相同的促销原因,不同的价格让人难以接受。而穿过更不是原因,毕竟鞋本身就是消费品,不可能不穿,“花钱了就应该得到价格上的保护。否则就是一种价格上的欺骗。”
话题:差价该不该返
商家:不想返但尽量返
一位在太原街某商场经销鞋的营业员介绍,他们经常能接触到返差价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节时期,每天最少一两个。其实从营业员角度可能不是特别喜欢返钱。因为他们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提成,过去提成数等于这个店面的整体收入乘以百分之一,每个营业员平摊。后来,店里把营业额摊到每个营业员的头上,也就是说每个人卖多少就得多少提成。相反,就是卖得少得到的钱就少,返差价自然减少营业额。不过公司希望保持公众形象,只要消费者要求合理,他们会尽量满足。
消协:没有规定一定返
沈阳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李彬介绍,其实返差价在《消法》中没有规定,只是商家个人化承诺。如果商家不承诺,可以不返差价,法律上也不能追究其责任。另外,现在属于市场经济。随着促销活动的不同,价格出现差异也属正常。但是现在“返差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理念,消费者习以为常地认为只要出现差价,商家就必须得给消费者返。对于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误区,也是商场平时促销语言轰炸留下的后遗症。
李副秘书长建议商家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考虑消费者的感受,毕竟消费者是弱势群体,是商家的衣食父母。为了赢得更好的信誉,应该给予适当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