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呼唤高级"蓝领" 中国制造业需要“蓝色军团”
2004-04-07 11:19:58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一份来自青岛市就业服务中心的报告显示:2003年,我市制造业用工需求3万多人,比上年增长7.07%,在各行业用工需求增幅中位于首位。报告同时表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部分工种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符合条件的应聘者不足,从而出现较大缺口。
2002年,市有关部门在全市部分国有、集体、股份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的10.26万名技术工人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企业中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4.14万人,占40.33%,另有初级工3.04万人,中级工2.37万人,高级工0.63万人,技师0.079万人,高级技师0.003万人。高级技能人才的比重明显偏低。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3年,我市拥有高级技工3.1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0.35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5%。而在2002年,市有关部门对我市用工需求量的预计是:高级技工12万人,技师2.6万人,高级技师1.8万人。
一谈到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这个问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就会举一个例子:2001年,在该局举办的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给高级塑料模具技工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然而应聘者寥寥,直到现在还没有下文。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年初,一家企业挂出招聘启事,招5名高级钳工,到年底,这份招聘启事还挂在那里———一个也没有招到。
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而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而高级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要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产业基地,要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的青岛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北海船厂人力资源部李部长告诉记者,根据计划,北海船厂的造船能力将达到400多万吨,超过2002年全国造船业的总量,预计需要各类人员3000人,其中技术工人超过2000人。这些人,除现有的部分修船工人经培训转移到造船业外,其余都要招聘。“我们正在抓紧人才储备,以前我们一年只进20几个大中专毕业生,今年已经招了100多个。现在造船业人才的竞争太激烈了,全国一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7000余人,只有6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而国内的造船业正在迅速发展,上海、广州、大连都在兴建新的造船厂,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所以现在看,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3月16日,市委召开了研究人才等方面工作的常委会,会上明确指出:目前,从我市社会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看,最缺少的就是技工人才,这是我市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一个不利因素。
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渴望,已经成为这座期待更快发展的城市从上到下的迫切呼声。
我们同时还应看到,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并不是青岛独有的现象:
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
北京目前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急需职位中,高级技工就占了4个。据调查测算,北京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两者之间相差37.1万人。
广东省的不少企业正在全国范围内以60万元的年薪招聘高级技工。深圳到全国各地去招聘高级钳工,开出了6600元的月薪,结果未能如愿。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13亿人口当中,有7.1亿的劳动力人口。这些人当中有1.2亿人在企业工作。在这1.2亿职工当中,有大约7000万是技术工人。而在这分成五个等级的7000万技术工人当中,高级技工只占3.5%。
显然,和青岛一样,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国内其他城市,都面临着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相同问题,而这些我们俗称的高级“蓝领”,却是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曾指出:“有很多国家都想成为‘世界工厂’,比如说东欧、东南亚甚至南亚国家。尽管从市场、从投资环境来说,现在世界上可能没有谁能在中国之上,但这个席位并没有标明只有中国人能坐,要想在世界赛场上抢得这个席位,必须具备很多条件特别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蓝色军团即高级技工。”
这番谈论中国制造业的话其实也可以用来放在青岛身上。在当前国内高级技能人才根本性短缺的情况下,谁抓紧时间培养引进,谁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谁就能抢先占据人力资源的高地,就有可能在制造业发展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2年,市有关部门在全市部分国有、集体、股份制和外商投资企业的10.26万名技术工人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企业中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有4.14万人,占40.33%,另有初级工3.04万人,中级工2.37万人,高级工0.63万人,技师0.079万人,高级技师0.003万人。高级技能人才的比重明显偏低。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2003年,我市拥有高级技工3.1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0.35万人,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7.5%。而在2002年,市有关部门对我市用工需求量的预计是:高级技工12万人,技师2.6万人,高级技师1.8万人。
一谈到高级技术人才短缺这个问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就会举一个例子:2001年,在该局举办的秋季外商投资企业招聘洽谈会上,一家塑料制品公司给高级塑料模具技工开出了年薪16万元的“天价”,然而应聘者寥寥,直到现在还没有下文。还有一个例子,去年年初,一家企业挂出招聘启事,招5名高级钳工,到年底,这份招聘启事还挂在那里———一个也没有招到。
这样的事例还可以举出很多,而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人才,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而高级技能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要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产业基地,要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龙头的青岛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北海船厂人力资源部李部长告诉记者,根据计划,北海船厂的造船能力将达到400多万吨,超过2002年全国造船业的总量,预计需要各类人员3000人,其中技术工人超过2000人。这些人,除现有的部分修船工人经培训转移到造船业外,其余都要招聘。“我们正在抓紧人才储备,以前我们一年只进20几个大中专毕业生,今年已经招了100多个。现在造船业人才的竞争太激烈了,全国一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只有7000余人,只有6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而国内的造船业正在迅速发展,上海、广州、大连都在兴建新的造船厂,都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所以现在看,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3月16日,市委召开了研究人才等方面工作的常委会,会上明确指出:目前,从我市社会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看,最缺少的就是技工人才,这是我市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和重化工业的一个不利因素。
对高级技能人才的渴望,已经成为这座期待更快发展的城市从上到下的迫切呼声。
我们同时还应看到,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并不是青岛独有的现象:
上海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重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
北京目前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急需职位中,高级技工就占了4个。据调查测算,北京全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10.12万人。按照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技能人才应达到47.21万人,两者之间相差37.1万人。
广东省的不少企业正在全国范围内以60万元的年薪招聘高级技工。深圳到全国各地去招聘高级钳工,开出了6600元的月薪,结果未能如愿。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13亿人口当中,有7.1亿的劳动力人口。这些人当中有1.2亿人在企业工作。在这1.2亿职工当中,有大约7000万是技术工人。而在这分成五个等级的7000万技术工人当中,高级技工只占3.5%。
显然,和青岛一样,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国内其他城市,都面临着高级技能人才短缺的相同问题,而这些我们俗称的高级“蓝领”,却是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曾指出:“有很多国家都想成为‘世界工厂’,比如说东欧、东南亚甚至南亚国家。尽管从市场、从投资环境来说,现在世界上可能没有谁能在中国之上,但这个席位并没有标明只有中国人能坐,要想在世界赛场上抢得这个席位,必须具备很多条件特别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蓝色军团即高级技工。”
这番谈论中国制造业的话其实也可以用来放在青岛身上。在当前国内高级技能人才根本性短缺的情况下,谁抓紧时间培养引进,谁构建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谁就能抢先占据人力资源的高地,就有可能在制造业发展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