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发展论坛披露行业走势
全球经济复苏,皮革产品市场回暖
中国鞋网10月14日讯,日前,由中国皮革协会、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国家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支持协办的“2009年中国皮革发展论坛”在福建举行。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国际皮业贸易协会主席、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康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秀康,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中国香港皮业商会会长黄竞亨,中国台湾皮革协会会长杨正,兴业皮革董事长吴华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全杰等来自全国的皮革、制鞋行业的专家学者、皮革材料供应商代表、区域渠道经销商代表以及著名企业家共200多人齐聚一堂,共商我国皮革行业发展大计。
趋势一
行业信心恢复
过去的一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皮革业产生很大的冲击,中国皮革行业如何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是本次论坛讨论的重点。与会各方分析了当前世界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为皮革产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等问题献计献策。主办方称,随着我国政府各项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上升。今年上半年我国皮革行业也在动荡中企稳向好,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走向复苏之路。
兴业董事长吴华春在会上表示,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将近一年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已大幅反弹,世界经济正显现趋稳、向好的迹象。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全行业团结一致,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并富有成效。2009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皮革、毛皮及皮制品企业总产值仍顽强地保持了增长态势,产销率为97.8%,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运行,销售利润率有所提高。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表示,去年行业在预测2009年的发展时是认为非常困难的,但是从1至7月甚至8月份的统计数字来看,整个皮革产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仍然比上年同期在增长,同比和环比也在增长,说明这个产业在复苏。但是,张淑华也强调,从进出口的数量来说,同比是在下降,不过环比还是在增长。
张淑华介绍,本月初刚在上海结束的中国国际皮革展、中国国际鞋类展及中国国际箱包、裘革服装及服饰展上,中国皮革协会组织了很多的调研组,从调研后的总体分析来看,行业的信心非常足。特别是国外的皮业,他们的订单都增加了,并且他们觉得是中国的市场给他们带来了信心。而从国内的企业家来看,感觉他们也很有信心。“本来我们感觉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参加展会的国内企业会少,但是没想到国内参会的人反而还更多,就是比想象的还好。”张淑华认为,从上海的展会上可以看出,行业受影响的困难是暂时的,今后二三十年,仍然是皮革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期。信心的来源主要是皮革丰富的产业链以及国内13亿人口的鞋业市场。她认为,现在中国人每年平均消费鞋类还不到两双,而美国是五到七双,所以广阔的国内市场,将支撑皮革产业未来的发展。
中国台湾皮革协会会长杨正在大陆投资了不少皮革厂。他说,对于大陆的皮革行业他已经观察了很久。他认为,未来国内皮革行业只有注重环保才有继续提升的可能。“5000年前我们这个行业就已经存在了,那么5000年以后,我们这个行业还是存在的,不会没有的。”他说,1000年以后,手机说不定就会被丢掉了,但是皮革不可能被丢掉。
趋势二
强调绿色环保
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皮革产业正面临绿色瓶颈,清洁生产、环保、生态、健康产品是皮革产品的必然选择。因此,振兴皮革行业,如何利用政策资金,调整结构,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确保行业实现较快发展,已是皮革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执法力度不严、行业环保意识不够,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造成认识误区,将污染影响扩大化。”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在会上表示,皮革行业应正确对待有关方面提出的高标准生产要求。
张淑华介绍,中国皮革协会在治理行业环保方面的正进行的项目。目前,中国皮革协会正决定在全国培育5-8个制革生产基地,并成立环保治理小组,协助皮革行业发展。她说,这个小组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全行业的环保意识,这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为我们的地球付出的责任;另一个任务就是要让整个的产业链积极动员起来,要让外界认识到皮革产业是可以治理的,是可以做好的,这是要长期做下去的任务。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亦强调了环保方面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要有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为社会提供的不仅是一张皮革、一双皮鞋,还应该关心下一代,要为社会做一些其他的贡献,而其中做好环保是一个关键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皮革业才能够继续存在。
中国香港皮业商会会长黄竞亨在如何更好促进行业环保的问题上,提出了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综合治理的看法。他认为,每一种大、小环境,包括宇宙、地球,都有它独特的生态圈,各个单元环环扣接,相互牵制影响,又互助互补,这种链接要是能保持平衡,并且加以有效推动,便能好好地让圈子壮大持久。皮革行业的上下游与一些相关辅助行业也构成了一个生态圈,也就是供应链。整个圈子可涉及畜牧业、肉商、生皮供货商、制革厂、革成品制造商,还有辅助的行业如机械设备、化工原料、技术开发与培训、测检机构等。这些行业连在一起整体看,便一环扣一环,互助互补,产生价值。如此的供应链,缺一不可,而且如果能够严谨地运作,分别发挥作用,应可达多赢局面。黄竞亨说,提高宰剥技术,可令原皮减少损伤,规格修改,可令皮形合理,减低损耗。低温低盐,令生皮的状况更佳,制革厂易于处理,并切合环保原则。生皮供应的质量与价格,都跟畜牧业与肉食市场的现况息息相关,这种影响到制革业命脉的原材料,如果上游企业能看远一点,多走一步,为整体着想,可为供求方带来双赢。
趋势三
加强技术创新
在治理污染,提高环保方面,提升行业的技术创新是与会各方的共同观点。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在论坛中强调了技术创新的作用。他认为,企业像一个人,也要有一个灵魂,而科技创新就是企业的灵魂。杨承杰说,就当前皮革行业来讲,提高竞争力,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或者利润。另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用更少的化工材料,排放更少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这不但是经济效益,同时还有社会效益。对于如何才能做到科技创新,杨承杰提到,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意识,加大投入科技创新的力度;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科技人员,要有科技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面对未来的国际竞争,皮革企业应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上下工夫。“为什么说皮鞋就是意大利、英国的好,因为他们的技术好,同样的皮鞋他们卖的是我们的价钱的十倍,这就是走技术创新的路子。所以中国的皮革产业不只要从低消耗低污染方面给予重视,更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发展自己新的技术成果。”他说,“虽然现在大家公认中国是皮革制造业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这其中关键在于品牌与技术管理方面的差距。现在我们中国制的皮鞋品牌是不少了,一些温州的品牌如奥康、康奈、红蜻蜓,除了品牌还注重技术开发的路子,这是中国皮革行业应该借鉴的。比如,康奈公司的皮鞋可以拿到意大利、伦敦、巴黎高档皮鞋里跟人家比赛,就是从意大利把专业的技术引到国内来,成立了鞋业研究所,现在有了一个很好的标准,这就是康奈之路,是中国皮革制造行业的创新品牌搞技术创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香港皮业商会会长黄竞亨特别提醒,在科技创新中还有一个环节行业切莫忽略,就是测检认证机构。他介绍,行业的测检认证机构现在甚至已荣登香港政府发展的六大产业支柱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革制品生产商对皮革的性能质量要求也相应严格,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有规定的标准,许多时候出货时便需附上测检报告,于是各国都在香港以及国内开设了该国认可的测检公司为业界服务。
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透露了业内享有“皮革科技界的奥运会”美誉的“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IULTCS)”将在北京召开的消息。这将是国际最具权威的皮革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张淑华介绍,国际上每两年有一个国际皮革化学家及工艺师的学术会议,该会在国际皮革行业内处于权威地位。此次会议能在北京召开,是经过中国皮革协会七八年的努力争取到的。
趋势四
争夺国际定价权
皮革国际产业联盟与国际定价权一直制约中国从皮业大国向皮革强国转变,由于企业家应对金融危机经济振荡经验不足,引起国际大宗采购订单风波,导致行业与国际供应商之间的商业信任也下降。与会各方认为,在国际贸易方面,存在行业与市场之间的商业信用危机,重建诚信的商业生态文明时不我待。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中国的皮革产业要从大国走向强国,有个标准制定权很重要。他说,我们虽然是皮革大国,但是标准还是人家来定,出口都是按国外的标准执行。所以,国内皮革行业要在积极参与标准的制订上加大重视。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亦认为,中国是皮革和制鞋的大国,但还不是皮革和制鞋的强国。大国的表现是企业众多,数量巨大,但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强国的标志,是品牌领先,技术卓越,同时也拥有话语权。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各国前列,可是传统的、高耗低效的“粗放型”发展,使我们的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所以我们制革方面在世界上做得比较辛苦,我们从业人员比别人多,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我们赚取的利润却比别人少得多,而且随时都要面临世界强国的技术和贸易壁垒。可以说,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已经走到了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
关于国际市场话语权问题,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认为,在经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后,现在国际市场矛盾凸显,由于过去产业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位置没有摆正,所以行业对国际规则和话语权的认识较为薄弱,但这几年国内行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她说,价格的透明度是由市场决定的,但是贸易中的不公平是由于贸易规则不大透明,中国的话语权比较低,在某些场合吃亏了。
张淑华向记者介绍了目前中国协会正在争取的工作。从去年开始,中国皮革协会成为国际皮革委员会的主席国。应我们的要求,国际皮业委员会的秘书处从英国搬迁到中国。国际皮业委员会的秘书处与这个组织有80年的历史,但它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由于中国现在是生产大国,是贸易大国,所以它也就开始进入中国,这代表着我们参与国际规则判断和我们的话语权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张淑华说。
张淑华提到,对贸易规则与国际话语权的争取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据介绍,在国际皮业协会有一个国际合同,从去年开始,他们就提出要修订合同,但修订后活动过程也需要1—2年的,急于取得定价权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贸易价格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国际贸易的规定是大家制定的,所以不能急于求成。
张淑华认为,争取话语权要有步骤。第一,就是要制定国际准则,首先要对皮业产业进行自我约束,学习国际合同要规范地按照国家惯例,对于不合理的规范,可以提出修订。第二,要制定倡导中国皮业企业的诚信规则。
张淑华介绍,在此次“国际化产业联盟与国际定价权——中国皮革发展高端论坛”上,大家还有个倡议,即在行业联盟中建立表彰制度,对于遵守好此规则的企业可以颁发荣誉证书,失信于合同的企业,将被联盟“除名”。她说,倡议的目的在于借道德、法律的约束来提高产业的诚信,然后再将此做法放到国外宣传品牌。
- 上一篇:辛集皮革业发展铸造辉煌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