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鞋材资讯 > 辛集皮革业发展铸造辉煌

辛集皮革业发展铸造辉煌

2009-10-14 10:41:11 来源:城市国际在线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中国鞋网10月14日讯,六十年沧桑巨变,皮革业铸就辉煌。辛集是全国皮革加工、皮革服装生产的重要基地,自古就以集市贸易繁荣、皮毛各业兴盛著名,素有“河北一集”之称。

  皮革业作为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近几年来,面对各种复杂经济形势,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和广大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经营方略,推动了全市皮革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皮革服装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目前,全市拥有皮革企业1148家,其中规模企业239家,直接从业人员6万余人。2008年,生产革皮3900万张,皮装570万件,皮鞋450万双,皮具270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

  重获新生

  我市皮革业起源于殷商,兴盛于明清。辛集古称廉官店,明朝时易名新集,清朝乾隆年间改“新”为“辛”。新疆有一条谚语说:“不知束鹿县,知道廉官店”。这证明,新疆的皮毛商人远在明朝以前即来廉官店进行皮毛交易。据清光绪《束鹿县志》记载:辛集一区,素号商埠,皮毛二行,南北互易,远至数千里。因而获得了“辛集皮毛名天下”的美誉。1937年“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军侵略,使我市的皮毛业遭到严重破坏。

  我市是老解放区。1947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来辛集视察工业发展情况时,特别强调:“辛集是华北著名的皮毛集散中心。对辛集皮毛业,冀中区党委要提起重视,加强领导和管理。”随之,皮毛皮革业得到迅猛发展。据冀中十一专区统计,1948年末辛集市(今辛集镇)有皮毛作坊161户,束鹿县有皮毛作坊167户,从业人数共398人。另外还有800多个贩运生皮毛和皮件的小商贩,每天输入牛皮70余张,羊皮800余张,杂皮2000余张。皮毛业的发展,活跃了解放区的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也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新中国建立后,辛集镇和束鹿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发展皮毛业。镇、县工商联积极引导皮毛工人和技师恢复皮毛制革业,人民银行给皮毛皮革业户发放低息贷款。1951年春季,因皮毛原料紧缺,致使辛集镇的一些皮毛业户停产。针对这种情况,县人民政府组织私人商贩,从中南地区购回大批牛皮、羊皮,解决了辛集镇皮毛皮革业户的原料供应问题。

    在鼓励、引导私人皮毛皮革业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也相继办厂。1946年冀中区十一军分区在这里建立了国营万聚白皮厂,1950年又建立白皮二厂。尔后石家庄专区、辛集镇政府、辛集镇公安局、河北省总工会也分别建立了白皮厂,带动了辛集皮毛皮革业的发展。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辛集镇委、镇政府于1952年开始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2家私营皮毛作坊和皮庄皮店逐步组成了白皮、皮轴、皮鞭、弓弦、制胶、毡工、马尾等9个皮毛生产合作社,后合并为束鹿县皮革生产合作总社,成为县办大集体皮革生产企业。

    1957年9月,国家把牛皮、羊皮、羊绒、杂皮、杂毛、猪鬃、猪毛等列为一类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收购、统一供应。同时取消自由市场,严禁任何机关和个人贩运经营,极大地限制了我市皮毛皮革业的发展。但是,在辛集镇及周围一些皮毛皮革专业村里,人们却舍不得丢下几辈子传下来的手艺,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在自己家里偷偷地熟制杂皮或皮袄,编制笼头……犹如星星点点的火种,散布在辛集大地,企盼着燎原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在计划经济年代“一枝独秀”的辛集皮毛制革厂,保存和培养了一大批皮毛皮革技师,他们像种子一样撒遍全市,使辛集皮毛皮革业后继有人。该厂还以现代化机械化生产工艺逐步取代了传统工艺流程,皮革的产量、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将皮毛皮革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并不断追赶世界皮毛皮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的浪潮,所有这些,为重铸辛集皮毛皮革业的辉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露峥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阵春风吹遍了鹿城大地,为我市皮毛皮革业的复苏带来了春的信息。在辛集镇和附近村庄,建起了6个社办、14个村办皮毛加工厂。1980年9月20日,县政府决定恢复开放辛集镇皮毛市场,上市品种只限于猪、骡、马、驴、猫、兔皮等杂皮。以后随着思想逐步解放、政策放宽,原属国家统购的牛、羊皮才大量上市。1984年6月,县政府举办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届皮毛物资交流大会,吸引了大批外省市的客商,提高了辛集皮毛皮革业的知名度。

    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皮毛皮革加工业的发展。1982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中分离出大批剩余劳动力,一批过去从事皮革业的农民重操旧业,一些有皮革经营传统的乡村,相继办起了皮革厂、店,组建了统一购销、分户生产的皮革公司。到1983年末,我县的皮革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

    但在皮革业复兴发展的初期,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不少人头脑中存在着种种疑虑,有的怕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敢放手支持;一些个体业户想富不敢富,富了怕露富,放不开手脚;还有一些想富的农民,受资金、技术的制约,想干干不成。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通过讨论,使广大干部群众对皮革业的发展形成了共识,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一是全面开花,确定了国有、集体、联户、个体一齐上,四轮驱动发展皮革业的路子。要求乡乡、村村、户户上皮革,搞加工;二是放宽政策。在人才流动、技术、服务、贷款发放、企业登记、土地使用等方面放开对联合体、个体的限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与集体经济同等对待;三是典型引路。市委、市政府对辛集镇八街、东良马、新垒头等皮革专业村及一批率先致富的皮革专业户,大张旗鼓地宣传,树为学习样板,通过他们带动全市皮革业的发展;四是发展群体。根据皮革业户私营个体多,自身规模小的特点,因势利导,重点扶持。通过亲邻帮带,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大搞技术扩散,形成了一批皮革生产专业群体。规模较大的有试炮营、东柳科制革群体,网子庄、八里庄皮衣加工群体,安古城、西小王皮手套加工群体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全市皮革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形成了千军万马大上皮革的好局面。到1991年,全市皮革业的年产值达2.3亿元,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翻了六番。

    走向繁荣

    我市的皮革业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恢复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骨干产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皮革业户大多散布在农村,分散生产,粗放经营,严重影响了全市皮革业整体效益和质量的提高;购销有市无场,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也限制了皮革业户的扩大再生产。因此,尽快建设市场,已成为皮革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铸造辉煌

    2001年11月,辛集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辛集市皮革业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市场销售等环节的逐年升级使辛集逐步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在打造“中国皮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按照“发展生态皮革、绿色皮革,延长链条、开发品种、创优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辛集市积极引导皮革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略,并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

    为了彻底解决皮革业的污染问题,市委、市政府站在辛集市制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于1997年动工建设制革工业区,彻底取缔区外制革企业,采取了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策略,将制革企业全部搬进制革工业区,建立了企业初级治理、园区专业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的三级污水治理结构,成为全国唯一实行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制革基地。

    目前,我市已建成了3个制革污水处理厂和两座调峰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5万吨,投资1.38亿元的1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也运行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到2009年,辛集制革区总投资20.8亿元,占地2160亩,拥有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3家。辛集制革区是联合国援建的环保型工业加工区,已发展成为中国制革业规模最大、质量最优、品种最全、污染治理最好的制革基地。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辛集市于2003年组建了辛集市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该中心由具有研发皮革技术实力的鑫港公司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市科技局负责新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服务。就这样,研发单位与生产企业之间搭起了互利兴业的桥梁。鑫港公司通过研发销售皮化材料新产品、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增加了销售额;制革企业走出了研发新技术的困境,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政府则不用增加财政投入,整个制革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了。

    我市皮革业紧紧围绕市场变化,依靠自主创新,皮革业生产力水平逐年提高,先后开发出了羊皮革、牛皮革、毛革一体革等1000多个新品种。其中“绵羊皮蜡变”、“绵羊皮缩纹”、“仿鹿皮革”、“绵羊皮转鼓染花”等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年增加区域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出口创汇1.5亿美元。

    为更多地打造皮装精品,我市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建立皮革服装研究所,与西北轻工学院、四川大学联合设立实验基地,8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开发设计机构,还聘请意大利、芬兰、美国、德国等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借脑、借智、借人求发展,开发研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制革工艺达到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水平,制衣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鼓励企业出精品、出新品,市政府专门设立产品创新奖,每年都有十多家企业获奖,并先后投资1470万元,引进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先进设备130多套,开发出革皮服装、裘皮服装、羊绒服装、尼克服以及羊皮鞋面革、毛革一体、牛皮沙发革等200多个高附加值、高创汇新品种,使辛集皮革业保持长盛不衰的产品优势。

    在狠抓产品质量和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的同时,辛集市为使皮革产品在市场上保持旺盛的竞争力,还制定实施了《辛集市皮革制品企业标准》,目前,我市已有3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两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6个品牌的皮装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4个品牌的产品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生态皮革”。

“束兰”“东明”“伊鹿奇”3个品牌皮装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束兰”牌皮装荣获“中国裘皮衣王”,“西曼”牌皮装连续荣获“中国十大真皮衣王”,14个产品荣获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称号。同时,我市还多方筹措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及产品主销区的地方电视台展开长期的宣传攻略,进一步在国内外唱响了辛集皮革这一区域品牌。

    经过多年特别是建市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培育,皮革业这一传统产业形成了以制衣区、制革区为依托,集市场交易、制革毛皮、制衣制件、机械化工、原辅材料、物流信息等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产品出口以俄罗斯和边贸口岸为主覆盖东欧地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越南等欧美、中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内销产品覆盖全国各地。辛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和销售中心之一,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来自皮革业。

    辛集皮革业发展的辉煌成果令人振奋,辛集皮革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人深思。

    ——抓经济必须抢机遇。改革开放后,我市的皮革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央的各项政策为辛集皮革业振兴创造了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服装的时尚与高档,市场需求旺盛的特点逐年显现;辛集自身的优势不断显现,主要表现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中分离出大批剩余劳动力,一批过去从事皮革业的农民重操旧业,辛集人民谋发展、干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观念不断更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具备。辛集市委、市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皮革商业城,为辛集皮革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世纪头20年,对我市来说,又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几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机遇,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成为摆在辛集市决策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十一五”战略,辛集市决策者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始了新的筹划。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辛集市皮革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产业集聚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开拓内贸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力争到2011年,皮革业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实现利税达到20亿元。届时,一个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皮革强市将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抓发展必须上项目。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辛集所有困难和问题的关键。辛集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着眼于“抓投入、上项目、打基础、增后劲”,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控总量、提质量、深加工、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打造绿色皮革业。2008年投资3亿元的宝德福制鞋项目竣工投产,产品全部出口,目前供不应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毛革一体鞋业集团。

    工业园区是发展产业集群、推进招商引资的最佳载体。可以说,谁拥有了园区,谁就拥有了项目。近年来,辛集市在现有基础上,又重新规划,重点建设“一城两区”,即皮革商业城和制衣工业区、制革工业区。“两区”与沿工业大道同时规划建设的府东、新垒头工业区,规划控制面积20.14平方公里,各工业区管委会及有关乡镇和部门把园区建设牢牢抓在手上,高起点、大手笔、多形式启动园区建设,倾力打造项目建设平台。

    自皮革城和制革工业区开工建设以来,年年有大投资,年年上新项目,涌现出了东明、束兰、西曼、正泰等20多家龙头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正是依靠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把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抓手,以园区聚集项目,以项目培育龙头,以龙头带动产业,辛集市的皮革业才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抓产品必须创名牌。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皮革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辛集市的领导和企业经营者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扮靓“中国皮都”这张“城市名片”,使之扬名国际,就必须不断地推出质量过硬的新花色、新品种,推出精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辛集在全行业大力推行皮革制品国家标准,要求企业严格按标准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未经经验的产品不准上市,并通过在皮革城设立的省级皮革质量检测中心,强化对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全面实施名牌战略,靠质量创名牌,靠名牌占市场。

    ——抓效益必须拓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辛集市委、市政府组织企业全力开拓市场,扩大知名度。自1993年开始,我们坚持以“环保、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连续成功举办了17届皮革博览会,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声誉,有力推动了皮革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已形成制衣、制革两个工业区并驾齐驱、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投资亿元,在中央及十几家省级电视台和报刊进行系列宣传;组织皮革厂家先后在北京、天津、西安、乌鲁木齐、沈阳、潍坊等大中城市举办皮革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和名优产品展销会,并在北京、西安、天津、长春、沈阳等地设立了直销市场。目前,我市皮革企业在全国设立经销网点5000多个,销售地区覆盖全国大部分大中城市,使辛集皮革制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0%。同时采取“兵团作战”开发国际市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企业赴俄罗斯考察洽谈,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和圣彼得堡市设立了辛集皮革制品批发销售中心,辛集市在俄罗斯直销企业达330家,年销售皮衣620万件。连年组织企业参加香港、美国、德国、芬兰、丹麦等国际性皮革展,考察市场,设立窗口,展销产品,进一步拓展了欧美市场,带动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到欧美市场去竞争、去发展。为鼓励企业出口创汇,辛集市专门设立出口创汇专项奖和国际市场开发奖,对年度出口创汇在300万美元以上的东明实业集团等皮革企业和对开发国际市场有突出贡献的皮革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全市累计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218家。

  我市还努力争夺世界皮革业的制高点。面对欧美、东亚已成熟的大市场,见缝插针,在美国注册了辛集皮革商会美国分会。物发集团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分别注册了制革公司;大众、腾跃等企业联合在美国注册了皮革公司;佰立特与德国客商合作,在当地注册了专业皮革公司;东明集团在新西伯利亚投资,建成真皮沙发厂;有17家企业的产品打入欧美、日本、韩国等市场。

    为进一步繁荣内贸市场,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形势变化的能力,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抓好园区建设和结构调整。2009年8月6日,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占地380亩的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城。同时,开辟“中国皮革商城”精品旅游购物专线,并唱响“买皮货、到辛集”口号。力争到2011年,把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城建成中国北方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名牌最多、品种最全、服务最优、世界知名的皮革产品交易展示中心。我们将致力于营造更加开放开明的体制环境、富商亲商的政务环境、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最真诚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优惠的政策、最高效的服务,为广大客商提供发展的平台。

  辛集皮革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省把辛集确定为优先扶持发展的中等城市和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石家庄市还提出把辛集打造成为省会东部区域中心,为辛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随着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健全,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产业优势不断提升,辛集的吸引力、承载力都将不断增强,优良的发展载体和硬件平台,势必会将辛集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