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裘皮产业积极谋出路
中国鞋网10月23日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世界经济明显放缓,也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很大冲击,这直接影响到我国裘皮产业的发展。例如,两年前进口的公水貂皮每张人民币370元,现在为200元。进口的蓝狐皮前两年每张人民币850元,现在为600元。貉子皮前两年每张人民币400元,现在为200元。好的獭兔皮前两年每张人民币80元,现在为50元。由此可见,裘皮价格自金融危机以来普遍大幅度下滑,降价幅度为30%~50%。
外贸形势严峻据海关统计,2005年是我国裘皮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年我国裘皮进出口额为29.59亿美元,去年裘皮进出口额大幅下滑,仅为13.64亿美元,比2005年锐减54%。今年1~8月我国裘皮进出口额累计为9.5亿美元,预计今年整体形势不会好于去年。从2005年到去年我国裘皮进口额略有增长,但出口下滑幅度大,降幅约为66%,其中受灾最重的为对俄市场,2005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裘皮服装为15.91亿美元,到去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裘皮服装仅为5000万美元左右。
综合分析,我国裘皮出口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的背景是国际金融危机演化成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到我国裘皮市场、俄罗斯裘皮市场乃至国际裘皮市场。但俄罗斯的灰色清关,擅自强行关闭交易市场严重阻滞了中国裘皮的对俄出口。还有我们国内对裘皮生产的环保要求、缉查偷税漏税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些是必要的)等,都是影响因素。
我国裘皮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太多的坎坷,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对我国裘皮产业发展的严峻考验,渡过这道关不仅需要裘皮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为了鼓励出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出口退税支持力度较大,裘皮制品出口退税率原为7%,去年调整为11%,今年调整为13%。其效应将在年底或明年初显现出来。
内外销两手抓我国裘皮进口近几年平稳增长,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未出现下滑,裘皮出口企业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裘皮进出口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作为化解危机的根本途径。企业和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品的价值增值环节。要彻底解决裘皮加工中的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问题,坚决取缔贻害子孙的“应景”工程,使企业走上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出口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强企业自身出口竞争力。发展全方位对外经贸关系,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以减轻裘皮企业对国外某些市场的长期依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欧盟提出了庞大的救市计划,中国政府及时调整了宏观政策导向,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并提出了“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发展方针。同时国务院确定了扩大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显然,扩大内需是各国确保经济平稳发展,振兴经济的手段。金融危机对裘皮业界既是挑战,又有机遇。外需不足,可以着眼内需。我国裘皮界很少有单独经营外贸而不问津内贸的企业,大都是集外贸与内贸于一身,内外贸相融合的企业。裘皮服装和裘皮饰品对我国的百姓来说,也早已不是高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像普通服装一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只是因为地域问题,消费习惯问题,有的青睐于裘皮制品,有的则表示漠然。
这就需要裘皮厂商下功夫引导消费,培育国内裘皮市场,扩大内需。多年的实践证明,内贸和外贸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外贸的融合有助于实现“扩内需,稳出口,保增长”的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同时,业界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出口信贷、发展基金、信用担保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出口,保住更多的市场和客户。
- 上一篇:合成革企业特种设备检测推“自助式”
- 下一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