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10年坚守补鞋 实现两个愿望
中国鞋网12月01日讯,修鞋师傅王文亮的小店不足4平方米。门口,两只鹦鹉叽叽喳喳地叫着,店内,两条金鱼畅快地游来游去,这一切,让人感觉王师傅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王师傅人好手艺更好,他修的鞋质量有保证还美观,我是这里的常客。”看到记者采访王文亮,一位阿姨在旁边说。王文亮的鞋店位于市城区赵玺庄内,一张矮木凳、一架老式补鞋机、一个装着各式工具的木箱子,这些便是王文亮修鞋用的全部“家当”。
当初学艺只因生活所迫
今年50岁的王文亮是卧龙区潦河镇梁庄村人,说起修鞋、做鞋的手艺,还得从他的家乡说起。梁庄村由于地少,村民们靠种地过日子自然不宽裕,为了贴补家用,村民们做手工活的特别多,特别是擅长做鞋。
王文亮从小在村子里耳濡目染,别人做鞋时他总是站在旁边看,然后细细揣摩。靠种地生活的王文亮一家连温饱都很难保证,20多岁时,王文亮想,平日里闲着,何不学学做鞋的手艺,挣多挣少总比闲着强。想到就做,王文亮开始在村里拜师学艺。做鞋有一定的流程,当天必须把当天的流程做完,因此熬夜就成了家常便饭。工作虽然辛苦,但王文亮感觉很充实。当第一双鞋做出来后,王文亮心里特别地高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王文亮的师傅觉得他可以出师了,就让他自己单干。
在村里做了三四年的鞋后,由于地处乡村,销路并不好,一年下来挣不到多少钱,王文亮决定走出去。上世纪90年代初,王文亮来到了市城区。因为没有资金开店,王文亮就干起了建筑工程活,有了一些积蓄后,1999年,他决定干回老本行:开个鞋店,边修鞋边做鞋。现在的这个鞋店也就“诞生”了。
10年坚守生意越来越好
“每月收入怎么样?”
“还行,一家人吃喝没问题,还能攒些养老钱。”王师傅说。
刚开店时,生意并不怎么好,只有零星的居民来修鞋,买鞋的人更少,一个月下来,挣的钱连糊口都成问题。
来修鞋的一般都是附近居民,不管是大活儿小活儿,王文亮都精心地做。居民们看王文亮手艺好,为人真诚,没事时总来光顾一下他的小店,小店的生意渐渐好起来。“王师傅刚开店时,虽然他卖的鞋便宜,但就是不敢买,怕‘便宜没好货’,后来看他们两口子人挺好的,就试着买了一双,一穿很舒适,质量也不错,就成了老客户。”在小店附近住的一位女士这样评价王师傅的人品和鞋。
王师傅说,生意做熟不做生,讲究的是诚信。这些年他一直在这里修鞋做鞋,附近的居民都是熟人、朋友了,遇到修鞋的大活儿收取合理的费用,小活儿有的干脆不收钱,做的鞋赚少许的利润就卖。
两个愿望全部已经实现
王文亮说,这些年来,自己和妻子起早贪黑地干,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两个愿望:供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有所成,自食其力;从农村走向城市,在城里买一套房子。
“为了供孩子读书再苦也值得,家里最困难时也没想过让孩子辍学。”王文亮说,前些年,上面有老人要奉养,下面还要供养孩子们读书,日子过得很艰辛,自己和妻子接的活白天干不完晚上干,一熬就是大半夜,为的就是多挣些钱养活家人、供孩子们上学。
采访中记者得知,王师傅的女儿中专毕业后现在市城区找到一份工作,儿子今年大学刚毕业,现在郑州打工。今年年初,王师傅花十几万元在市城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对他来说,两个愿望在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努力下,都已经实现。
- 上一篇:ECCO国内首场商务精英特卖会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