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印刷业人才需要的是什么?
在这个web2.0又即将迈入web3.0的时代,印刷业已经不是过去的传统生产型,而是向着伙伴型、服务型、经营型和高科技型转变。在这转型之际,企业的经营结构和人才素质都需要紧随其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预示着印刷产业也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在经济低糜萧条的大环境中,印刷业表面上“逆势增长”,实质销售总额却是下降。更何况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国内,而是拓宽到更富挑战性的国际市场。我们不能满足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在印刷业的突破,理应期待的是自此之后新技术的开发。归根究底,就是人才,现在的印刷业需要的就是具备一种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是推动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创新,才能每日新。创新能力的提高正是基于渐渐增强的创新意识。每个人对创新的理解不同,就笔者而言,创新源自于一种服务意识。当你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漫天想象的新发明毫无实用时,这样的创新也就无“新”可言。有时候所谓的创新,就是为客户带去便利。被人称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正是抱着让人们告别纸与笔、铅与火的信念投入到了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研制当中去。继而,以这样的服务意识带领着人们走进了一个光与电的新时代。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对于印刷业人才也是一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印刷这个行业的热情,由内而外散发的热情能够更好地激活一个人的思维。王选先生原就读的是北大的数学系,当时的大热门是基础数学专业,但国家正需要计算数学方面的人才,他毅然选择了这个新型冷门的专业。稍有不慎,现在或许就不会有一个叫做王选的科学家了,正是他的满腔报国热忱,让他在新的领域依旧绽放光彩。印刷业的人才不也该抱着为这个行业奉献些什么的心态吗?
主观意识固然重要,客观条件也是造就人才的关键因素,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现在的教育多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少有以启发学生能动性为主要目的的。事实上,学校尤其是高校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这里的实践不是单指暑期实践活动之类的小打小闹,而是在课程中引入一种真实情境模拟。比如新闻系可以以系或班为单位成立一家报社,或是经营一个新闻网站,其流程尽可能地拟照真实媒体或公司。只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达到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标准。
- 上一篇:锻压行业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