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贞宏:成功在于选择
2004-04-16 14:30:18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有了机会,最后还是靠自己;为了生存,必须实实在在做事。”“我想,海外学子和国内人才在IT企业都有很好的条件服务于IT企业。这是因为本地人才能充分了解市场和顾客需要,而海外留学人员经历较为丰富,有助于公司拓展业务。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合两者所长,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也是杰尔的人才策略。”
属于“海归派”的周贞宏博士说,自己在中国和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正好是一半一半。与许多国内的学子赴美求学不太一样的是,他的异国之行是从中学开始的。
求学之路
1983年,周贞宏随父亲和妹妹移民美国,来到纽约。全家在美国的伯伯的帮助下经营一家小中餐馆。周贞宏回忆当时情景,他是边上高中边帮助家里打理饭馆生意,早上到下午三点上学,三点后至深夜在饭馆干活,经历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难忘的日子。经过了几个月的语言适应之后,加上国内基础教育较好,他的高中学习很顺利。高中老师形容他“上着课睡觉都能考高分”。
在他读大学一年级时,母亲和另外两个妹妹来到美国。这时餐馆生意不好,于是家里卖掉了餐馆并还清借款。由于在高中时期已经开始修读大学课程并拿到大学的部分学分,他的大学课程在三年内便全部修完。为支持自己的学业和帮助家用,其间他不停地打工,去过律师楼,也到过快餐店。高中和大学时期的半工半读经历,对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从上高中后就完全独立的周贞宏认为,有了机会,最后还是靠自己;为了生存,必须实实在在做事。所以,他为自己选择的大学专业,是非常实际的“DoubleE”(电机工程)。
美国的学制相当灵活,周贞宏大学二年级便在教授指导下做论文,论文涉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测试及分析。出色的成绩,使他得以从大三暑假就开始在IBM纽约的研究中心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工作,进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两个暑假的IBM工作经历,多篇论文,不仅是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很好开端,同时为他奠定了继续深造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周贞宏同时申请了四所著名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康乃尔、耶鲁、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申请全部被接受,他最终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系。幸运的是,他得到全美只有25个名额的“贝尔实验室博士奖学金”。入校不久,周贞宏就在学校的1990年创业竞赛中获得优胜奖金。这是MIT开风气之先的一项赛事,后来被多家美国大学效仿,在国内清华也有类似的创业大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获得了两项专利,其中一个是立体显示器(由五人小组共同获得),另一个是在贝尔实验室进行的高强度研究。
为中美沟通技术之桥
1994年初,周贞宏正式来到AT&T设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工作。周贞宏也曾想过自己创业,开办高科技公司,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资助他求学的AT&T,选择了在中国发展。从1995年开始,他任AT&T无锡合作项目总经理,主持AT&T参与的中国八五计划重点工程——908工程,在无锡建厂,对0.9微米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行技术转让。他负责整个工程的协调管理,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周贞宏的工作无形中从学院式的研究开发转型到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
实施技术转让是中外技术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但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六五计划时期,外方只教给中方如何操作,只按按钮不回答任何提问;七五计划时期,只要你能提出问题对方就予以解答;而在代表AT&T实施八五计划时期的908工程技术转让项目时,周贞宏更注重新的伙伴式合作模式:尝试站在技术引进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主持无锡的0.9微米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转让项目过程中,周贞宏发现,中国科技人才其实很多,但是将技术市场化的综合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因此,他不仅为中方考虑在技术引进后的实际应用,还主动培训未来开发与应用的团队,甚至包括为他们补习英文。
成功在于选择
1998年,周贞宏担任美国朗讯科技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工作从生产管理再度转型到销售管理,负责技术支持与销售管理。朗讯科技是由AT&T分拆成立的,2000年初,前朗讯科技微电子部再次分拆成立杰尔系统有限公司,周贞宏出任杰尔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从攻读微电子学博士,到在贝尔实验室取得专利,周贞宏似乎应该在研究开发领域一直走下去,而他却选择了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管理、再到销售管理三个角色的连续转换,也非常难得地获得了在不同领域的经验。周贞宏以为,这种角色转换不仅是个人提高的绝好机会,更是造就技术公司管理人员的很好途径。研究开发人员的特点是深入而专一,生产管理人员的特点是规范而周密,销售管理人员的特点则是跟随市场的发展方向灵活而善变。而技术研发的目的,是让技术通过生产转化为产品,并最终走向市场。因此,当技术理念、生产理念与市场理念融为一体的时候,管理理念也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周贞宏介绍说,杰尔系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员工全部是国内高科技人才。亚太区总部已由东京迁到香港,下一步计划是在两至三年内迁至上海,将中国作为杰尔在亚太区的中心。目前,杰尔系统与许多国内手机厂商保持着密切合作,如向厦新、首信、康佳等厂家等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技术支持,这种支持贯穿从设计、技术、培训、生产到完成产品的全部过程。这些合作并不仅仅着眼于即时利益,往往一个项目要经过两三年培训和扶植后才能进入生产稳定期,只有在客户的产品实现规模效益后,杰尔系统才有可能随客户的产品获得销售利益。
周贞宏认为,中国的通信半导体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开放的中国更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技术,省去中间不成熟的研究过程,迅速缩短差距,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越来越小。事实上,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随着申奥成功和加入WTO,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将给通信产业带来新的突破。美国出现的经济调整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的增长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这正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国际投资,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属于“海归派”的周贞宏博士说,自己在中国和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正好是一半一半。与许多国内的学子赴美求学不太一样的是,他的异国之行是从中学开始的。
求学之路
1983年,周贞宏随父亲和妹妹移民美国,来到纽约。全家在美国的伯伯的帮助下经营一家小中餐馆。周贞宏回忆当时情景,他是边上高中边帮助家里打理饭馆生意,早上到下午三点上学,三点后至深夜在饭馆干活,经历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难忘的日子。经过了几个月的语言适应之后,加上国内基础教育较好,他的高中学习很顺利。高中老师形容他“上着课睡觉都能考高分”。
在他读大学一年级时,母亲和另外两个妹妹来到美国。这时餐馆生意不好,于是家里卖掉了餐馆并还清借款。由于在高中时期已经开始修读大学课程并拿到大学的部分学分,他的大学课程在三年内便全部修完。为支持自己的学业和帮助家用,其间他不停地打工,去过律师楼,也到过快餐店。高中和大学时期的半工半读经历,对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从上高中后就完全独立的周贞宏认为,有了机会,最后还是靠自己;为了生存,必须实实在在做事。所以,他为自己选择的大学专业,是非常实际的“DoubleE”(电机工程)。
美国的学制相当灵活,周贞宏大学二年级便在教授指导下做论文,论文涉及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测试及分析。出色的成绩,使他得以从大三暑假就开始在IBM纽约的研究中心从事前沿科技的研究工作,进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发。两个暑假的IBM工作经历,多篇论文,不仅是他从事研究工作的很好开端,同时为他奠定了继续深造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周贞宏同时申请了四所著名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康乃尔、耶鲁、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申请全部被接受,他最终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系。幸运的是,他得到全美只有25个名额的“贝尔实验室博士奖学金”。入校不久,周贞宏就在学校的1990年创业竞赛中获得优胜奖金。这是MIT开风气之先的一项赛事,后来被多家美国大学效仿,在国内清华也有类似的创业大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获得了两项专利,其中一个是立体显示器(由五人小组共同获得),另一个是在贝尔实验室进行的高强度研究。
为中美沟通技术之桥
1994年初,周贞宏正式来到AT&T设于北京的中国区总部工作。周贞宏也曾想过自己创业,开办高科技公司,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资助他求学的AT&T,选择了在中国发展。从1995年开始,他任AT&T无锡合作项目总经理,主持AT&T参与的中国八五计划重点工程——908工程,在无锡建厂,对0.9微米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行技术转让。他负责整个工程的协调管理,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周贞宏的工作无形中从学院式的研究开发转型到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
实施技术转让是中外技术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但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六五计划时期,外方只教给中方如何操作,只按按钮不回答任何提问;七五计划时期,只要你能提出问题对方就予以解答;而在代表AT&T实施八五计划时期的908工程技术转让项目时,周贞宏更注重新的伙伴式合作模式:尝试站在技术引进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主持无锡的0.9微米CMOS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转让项目过程中,周贞宏发现,中国科技人才其实很多,但是将技术市场化的综合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因此,他不仅为中方考虑在技术引进后的实际应用,还主动培训未来开发与应用的团队,甚至包括为他们补习英文。
成功在于选择
1998年,周贞宏担任美国朗讯科技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工作从生产管理再度转型到销售管理,负责技术支持与销售管理。朗讯科技是由AT&T分拆成立的,2000年初,前朗讯科技微电子部再次分拆成立杰尔系统有限公司,周贞宏出任杰尔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从攻读微电子学博士,到在贝尔实验室取得专利,周贞宏似乎应该在研究开发领域一直走下去,而他却选择了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管理、再到销售管理三个角色的连续转换,也非常难得地获得了在不同领域的经验。周贞宏以为,这种角色转换不仅是个人提高的绝好机会,更是造就技术公司管理人员的很好途径。研究开发人员的特点是深入而专一,生产管理人员的特点是规范而周密,销售管理人员的特点则是跟随市场的发展方向灵活而善变。而技术研发的目的,是让技术通过生产转化为产品,并最终走向市场。因此,当技术理念、生产理念与市场理念融为一体的时候,管理理念也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周贞宏介绍说,杰尔系统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员工全部是国内高科技人才。亚太区总部已由东京迁到香港,下一步计划是在两至三年内迁至上海,将中国作为杰尔在亚太区的中心。目前,杰尔系统与许多国内手机厂商保持着密切合作,如向厦新、首信、康佳等厂家等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技术支持,这种支持贯穿从设计、技术、培训、生产到完成产品的全部过程。这些合作并不仅仅着眼于即时利益,往往一个项目要经过两三年培训和扶植后才能进入生产稳定期,只有在客户的产品实现规模效益后,杰尔系统才有可能随客户的产品获得销售利益。
周贞宏认为,中国的通信半导体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开放的中国更可以利用发达国家已经成型的技术,省去中间不成熟的研究过程,迅速缩短差距,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越来越小。事实上,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随着申奥成功和加入WTO,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日益重要,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将给通信产业带来新的突破。美国出现的经济调整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的增长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这正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国际投资,给中国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陈忱:文化产业的守望者
- 下一篇:“神秘鞋王”再当首富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