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4000档案因存档收费过高成“死档”
2004-06-23 08:49:55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人事档案如今渐渐被冷落。在南方人才市场所属的人事代理中心、广州分市场、人才租赁中心保管的4万多份档案当中,因为多年无人问津而成为“死档”、“弃档”的竟占到了10%,即有4000份之多!人事档案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存档收费高是导致弃档高发的主要原因。
顺利时弃档老来时苦寻
1994年,医学本科毕业的李光华先生从一家企业医院离职出来搞医药,而档案就保管在南方人才市场。在刚刚离职的最初几个年头里,李先生的生意做得可说是风生水起,而放在人才市场内的档案,在交了一次托管费后,就再没有管过于是成了弃档。
可当李先生从事的行业渐渐出现了市场饱和,越来越难过日子的时候,人到中年的他这才想起了和社会保障衔接十分紧密的个人档案,不得不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南方人才交流中心寻找。幸运的是,他的档案保存完好。
在如实说明情况并被破例免缴了相关费用后,李先生如愿“复活”了自己的档案并顺利完成了社保衔接。据了解,像李先生这样把档案扔在人才中介机构长时间不办理托管手续的并非个例,在一些档案寄存机构此类情况几乎占了1/10,业内人士称其为“死档”。
据南方人才中心管委会副主任王世华介绍,目前在该市场人才交流中心目前存放的2000多份个人档案中,“死档”就有200多份,而在广州分市场以及人才租赁中心内存放的38000份档案中,被主人遗弃的档案就达到了4000份之多。遗弃时间短的一两年,最长的竟已是15年无人问津。而在如此大量的弃档、死档当中,因存档者出国定居或死亡造成永久性死档的比例很少。大部分是档案主人没交费,与人才中心暂时失去联系的暂时性死档,特定情况下,它们可能还会被激活。
大学毕业生渐成弃档主流
在某港资皮具公司从事宣传工作的张小姐,2001年从西南某大学毕业后,换了好几个工作,工作地点也历经了成都、长沙、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变更。档案一直在学校放着,至今档案是否还在学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档案好像已没有什么用处了,只要有能力,在什么地方什么公司里都能得到认可,根本没人会去看你学校时的表现!”张小姐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弃档者的想法。这些人中,有的离开原所在城市多年,工作换了好几次,档案在哪里都搞不清,还有的干脆自己保管。
存档收费高导致弃档高发
据了解,寄档费是不少人纷纷弃档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表示,它不仅是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是心理上的负担,因为不管就业与否都要承担这笔费用。他们认为只是单纯寄档再加出一些简单的证明,付出如此之高费用实在不值得,所以选择了“弃档”。
据了解,我国在档案管理上规定,档案保管单位不能随便销毁、故意丢弃个人档案。也就是说,就算档案当事人不缴费,人才机构还得对其档案妥善保管。
弃档者心声
别把档案不当回事儿
家住海珠区的刘女士说,从1984年就开始零星就业的她变更过十数个工作单位,而其工作档案则在经历了历次工作变更后再也寻不回了。随着工作、家庭稳定了,她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医疗以及孩子的独生子女待遇问题了。政策上虽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原单位缴费年限可接续,但须提供档案证明。
她于是跑了多个工作过的单位、街道办、劳动保障局,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档案了,而如果要重新补办档案,则需要自己工作的各个单位一一出具工作和工作时间证明,这显然已是很不现实的问题,最终刘女士不得已购买多份商业保险来进行保障。
管档者心声
人事档案已不适应形势
王世华同时也认为,我国传统人事档案信息采集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现在的档案内存放的还是几十年不变的内容,一个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则没有显示,而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广州旅行社人才大断层?
- 下一篇:金山有位坚守了几十年的“宝藏”修鞋匠!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