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数据统计 > 中国加快发展聚碳酸酯刻不容缓

中国加快发展聚碳酸酯刻不容缓

2005-06-21 11:02:44 来源: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我国聚碳酸酯消费增长迅速:消费量巳由1995年4万吨、2000年15万吨、2001年26万吨、迅速增加到2002年40万吨,2003年55万吨,2004年69万吨。1995~2004年,我国聚碳酸酯消费量平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鉴于国内聚碳酸酯产量严重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每年要靠大量进口来弥补,因而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聚碳酸酯进口量已由2001年26.6万吨迅速增加到 2002年41.54万吨、2003年44.5万吨和2004年约59万吨。1999~2004年我国净进口年均增长率高达56%。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将保持15%~20%之间,2005和2006年国内的聚碳酸酯市场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7万吨和80万吨左右。国内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将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泰国等进口大量产品以供应国内市场。   消费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生产的240多万吨聚碳酸酯有25%左右用于制造光盘,而国内聚碳酸酯有高达75%左右用于制造光盘。CD、VCD、CD-ROM、CDR、DVD5、DVD10、DVD-ROM等多种格式光盘绝大部分都是由聚碳酸酯生产的,我国现有光盘生产线600多条,按每条生产线平均消耗200吨/年计算,全国每年制光盘需消耗聚碳酸酯10多万吨。   2002年起我国光盘市场的规模已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2位。我国光盘业已成为拉动世界聚碳酸酯市场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光盘用聚碳酸酯的生产尚处于试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能力,需求基本依赖进口.   聚碳酸酯制作的非一次性饮用水桶、瓶等容器也增长很快,2004年约耗用5万吨聚碳酸酯,预计到2005年将达6万吨。每年中国生产饮水机1000万台,每台接周转配备2.5个水瓶计算,则需消费聚碳酸酯19万吨。饮水机在中国仍属起步阶段,预计今后几年仍将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阳光板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高强度、透光、隔音、节能材料,中国从90年代初开始应用,销售量快速成长。2004年中国阳光板共消费聚碳酸酯约10万吨,预计2005年消费量在14万吨左右。   在纺织领域,聚碳酸酯用于生产纺织用纱管;在交通运输业,生产车辆的前后灯和仪表板;还可用于生产玩具和工业配件等,这些方面年消费聚碳酸酯约1.5万吨左右。   1999~2004年我国聚碳酸酯市场快速增长主要是电子电气产品、中空阳光板、CD和DVD光盘及非一次性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需求拉动,目前我国聚碳酸酯的消费结构大致如下:电子电气及计算机配件约占42%;中空阳光板约占26.3%;CD和DVD光盘约为13.1%;饮用水桶和食品容器约占10.5%;复合材料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约占9.1%。今后几年我国原有的主要消费领域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计算机和家用电器持续增长,该领域未来对聚碳酸酯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0%~12%;铁路、公路、机场及城市建设,对中空阳光板需求依然强劲,而且近年来国内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利用聚碳酸酯加工生产板材企业经济效益比许多聚合物树脂生产企业好很多,预计中空阳光板未来对聚碳酸酯的需求年均增长率为12~15%左右;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光盘消费国,以前全部依赖进口光盘级聚碳酸酯生产,随着拜耳公司上海光盘品级聚碳酸酯投产,未来几年光盘对聚碳酸酯需求仍将保持20%以上高速度增长;据预测未来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是以聚碳酸酯为基材共混合金类复合材料,其中汽车工业将是主要拉动力。   新建项目和发展前景   为缓解国内供需矛盾,外商迅速投资中国聚碳酸酯市场。拜耳公司已与上海华谊集团所属氯碱化工公司组成90/10合资企业,共同投资5.6亿美元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Makrolon品牌聚碳酸酯装置。计划一期工程2006年二季度完工、生产规模达10万吨,二期工程逐步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0万吨(预计为2007~2008年)。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主体项目。同时建设原料双酚A和2万吨/年混配物装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CD、DVD光盘、汽车大灯灯罩、防眩目系统和汽车车顶等领域。   帝人化学公司正在中国嘉兴建设5万吨/年PC装置,将于2005年6月投产,2007年还可望扩增5万吨/年。帝人是继拜耳公司之后在中国建设PC装置的第二家跨国公司。嘉兴将保证烧碱和CO供应来源,该PC装置也将与双酚A和苯酚生产相组合,一家日本公司将在嘉兴建设双酚A和苯酚装置。   另外,三菱瓦斯化学公司(MGC)也拟在中国建设10万吨/年PC装置,如获准,可望2007年投产。   随着我国万吨级酯交换法聚碳酸酯(PC)连续缩聚新工艺的开发成功,标志着我国PC生产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为我国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建立万吨级PC生产装置奠定了基础。2004年3月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聚碳酸酯项目在四川省绵阳国家科教创业园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最终将形成年生产能力5万吨。由晨光发达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这一项目,一期投资1.4亿元,于2005年初投产,年生产能力1万吨。该公司预计通过几年时间,最终形成年5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完成规模投资20亿元。   蓝星公司计划引进技术,在兰州或南通建设2万吨/年的聚碳酸酯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正在报批;吉化公司计划在2007年兴建1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装置。兰炼化工总厂也将投资15.38亿元建设10万吨/年聚碳酸酯装置。 根据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估计,2005年聚碳酸酯的需求量为62万吨,2010年将达到85万吨/年左右。即使这些拟定的新建计划全部投产,届时需求缺口仍很大,仍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