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鞋业机遇考量政府智慧
2005-07-29 16:51:20  来源:七日财富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7月20~25日,王金发先后几次来到郑州,为能够从温州鞋业大举内迁的机遇中分得一杯羹而努力。王金发的身份是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工业办副主任,招商引资是其主要工作内容。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因为地荒、电荒与人力成本高,温州鞋业外迁是必然的,我们河南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王金发说。
  王金发所指的报道是,《七日财富》7月15日刊发的《温州鞋业大举外迁400亿产业大盘或将落户河南》。
  因新闻报道闻风而动,足以看出王金发的职业敏感性,但王并不是唯一的。这篇报道正在河南省范围内引发大面积的讨论。安阳市、新郑市、西平县等诸多县市,已经开始较为实质性的行动。
  当然,这些民间性的抑或地方政府的行动,还需要更高一级政府的政策性指导。事实上,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当前的河南鞋业,正在考量河南各级政府的智慧。
  一篇报道引发的“造鞋运动”  
  《七日财富》关于“温州鞋业可能内迁河南”的报道一经推出,就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7月15日下午6点,一位名叫“归棹洛阳人”的网友,将此报道转贴到“大河论坛”的“发展河南”板块,该帖子很快即被论坛管理员置顶,不到一周浏览量即超过1000次。河南各地网友都在关注河南能否把握这个产业迁移大机遇,而更为专注的网友,甚至开始讨论河南该如何把握这个机遇。
  网友杨小无认为:“鞋业还真适合河南发展,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河南最需要解决的是劳动力消化的问题啊,尤其是豫西南地区。”
  网友RMB6000说:“河南在中国之发展就如中国在世界上一样,是需要靠产业转移来逐步发展。”
  更多的网友则都如Wangxi a o f l y 一样,向温州鞋业发出了热情的邀请——“最好都能搬到我们南阳来,南阳离东南沿海近,人力成本低,不缺水也不缺电,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好地方!”
  一周后,民间情绪开始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7月18日,《七日财富》记者接到了王金发的电话,并把他引荐给正欲极力促成温州鞋业内迁河南的河南省贸促会招商引资办公室。
  7月25日,河南省贸促会招商引资办公室副主任石维堂告诉记者,他们已接到多个地方政府要参加“8·20中国郑州鞋业贸易洽谈会”的申请,其中安阳市、新郑市、西平县甚至拿出了较为实质性的鞋业发展规划。
  据石介绍,安阳市政府目前已规划筹建占地2000亩的鞋业工业园区,初步决定委托河南泰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兴建。而新郑市目前也准备在新郑港区规划一个鞋业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初步确定不少于2000亩。
  位于河南省南部的西平县也抛出了较为庞大的鞋业发展规划。据该县副县长邢光辉介绍,西平县有良好的鞋业发展传统,拥有大量熟练的制鞋技术工人,且劳动力成本较低。而该县距郑州与武汉车程均在2小时以内的交通优势也是发展鞋业的一大利好。
  在几大优势的支撑下,西平县也将推出大型鞋业工业园区。“我们将首先推出一期占地300亩的温州工业园,而我们为后期发展规划的土地筹备将达1000亩左右。”邢光辉说。
  将承办“8·20中国郑州鞋业贸易洽谈会”的郑州达发新鞋城也闻风而动。据该鞋城负责人介绍,达发新鞋城共拥有商户1000家左右,其中具备一定实力的商户有100多家。达发目前的定位是,培育小商户逐渐做大,鼓励大商户向鞋业贸易的上游——生产或加工发展,从而实现“以流通贸易带动生产加工业”的产业升级。
  据了解,达发新鞋城拥有的近1000亩的土地筹备,将成为他们筹建鞋业工业园区的主要砝码。一场声势浩大的“造鞋运动”或将由此兴起。
  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无论是广泛的民间讨论与快速的政府行动,似乎都在表明,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
  “仅在五年前,成都与重庆的鞋业发展水平与河南还基本相当,但现在与他们相比,河南的差距已经很明显了。”7月14日,刚从成都考察归来的河南省皮革协会秘书长高建义说。
  在高建义看来,成都与重庆两地鞋业近两年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看准了制鞋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大势,抓住了这个机遇。
  据高建义介绍,目前,成都与重庆已基本形成制鞋工业的产业集群,从鞋机、皮革到成品鞋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均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体系,而且基本呈现市场化的状态,每个环节的产量都由市场进行无形但有效的调节。
  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与产业的体系化都与温州鞋商的大举入驻有关,这也成为诸多成都、重庆鞋业业内人士的共识。
  “目前已迁出的温州鞋厂只占极少数,大量的未迁出且具有外迁冲动的温州鞋厂仍在观望。”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认为,这些鞋厂之所以在观望,无非是想找到一个成本更为低廉、投资环境更优越的迁移地。
  这也许正是河南的机会。
  面对着这样一个适合省情的机遇,多数河南人显得踌躇满志,但也有人表示了一丝忧虑,他们担心,河南会错过这难得的机遇。
  “大河论坛”网友森林来客说:“要把握住机会,千万别让谁搅黄了。”显然,森林来客的担心给人们特别是相关的执政者提出了警醒。在400亿元大举外迁的温州鞋业大盘面前,河南理应谨慎且积极地应对。
  政府作为  
  值得欣慰的是,河南有关政府方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民间热议的产业转移机遇。
  “这一段时间我们忙得很,估计没空接受采访。”河南省委政研室社会处邵金路说。目前,邵已被抽调到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组。
  据邵透露,河南鞋业很可能成为河南省“十一五”规划的一部分,有关专家的共识是,河南应当大力发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更有利于加快河南的城镇化进程。
  “如果鞋业发展能写入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将会极大程度地带动各市发展鞋业的热情。”河南国际商会鞋业商会会长张书宏说。
  张书宏认为,目前很多鞋业从业人士都已经意识到鞋业发展机遇的到来,也都自发地想继续做大或新进入这个行业,但鞋业对产业集群的要求较高,而这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科学调控。
  张的看法得到了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同,他们也都抛出了各自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政府应该在具备产业优势的地区划出2~3个工业园区,并成立相关的协调部门,组建专司鞋业发展的联席机构,抓住产业转移大机遇。同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对此,有关专家以温州的“无为政府”为例建议,政府作为应当适度,在宏观上有所为,在微观上有所不为,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演化。
  “产业大规划要靠政府,具体的生产经营就要由商家自己做主。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产业引过来,再逐渐做大。”张书宏说。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石狮鞋出口单价下降
 - 下一篇:蔡崇信豪赌估值30亿欧元的脏脏鞋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