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与联想:战略轨迹惊人相似
2005-12-21 16:51:10 来源:世界经理人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过去5年中新浪与联想的战略轨迹惊人相似。
不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在单一业务面临发展瓶颈之后,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想到进入另一个陌生、但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增长的行业。
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新浪来自广告业务收入锐减。新浪面临投资者的压力骤然加大,被迫开始了它第一次战略转型。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计划开拓其擅长的软件业务,但意愿还没有实现,2001年夏天就在董事会的压力下被迫离职。
茅道林时代开始了新浪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次探索。茅道林认为,门户网站发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与传统行业脱离,于是寻求新浪在资源上与传统行业的接轨,就成了茅道林的主流思想。
2002年,茅道林提出将新浪“一拆为三”。首先新浪网将“网”字去掉更名为新浪,辖属提供新闻内容新浪网、提供网上企业服务平台的新浪企业服务以及提供信箱、短信等业务的个人收费平台新浪在线Sina.online等三个独立事业体。
也是在2000年的时候,联想集团攻城略地,占据了PC高达30%的市场份额。而在PC业务达到顶峰时,联想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战略。因为在这个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哪再前进一步都将非常困难。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与新浪从虚到实的路径相反,为了走出PC的影响,联想选择了进军当时还受资本追捧的互联网行业。
2000年4年联想成立FM365,“用最红的人,做最红的广告,1年烧1亿元钞票,3年做成中国最红的互联网站。”这是联想FM365当年创办时的豪言壮语。接着,联想以2.7亿港元的有形资产入股赢时通,占赢时通股权的40%,成为单一大股东,又携手新东方进军网络教育市场。2001年6月,杨元庆进行了联想在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动作——与AOL成立合资公司。
但在第一波“远离本业”的多元化探索中,联想与新浪都受到挫折。联想的互联网业务生不逢时,它诞生在互联网业风声鹤唳的前夕,还没来得及共享网站发展的繁华,面对的已是秋风萧瑟。
而对于新浪来说,不但没能给新浪带来收入,与263的合作也并不愉快。而茅道林此后提出TMT(技术、媒体、通信)的概念,并以此展开新浪与阳光卫视的合作,也成为茅道林在新浪投资中最大的一次失误。
于是在第一波多元发展失利之后,发展与原业务相关的多元化,成为了这两家完全不同的中国企业第二波探索的选择。
2003年1月,在茅道林主政下,新浪收购讯龙,随着无线增值市场的迅猛增长,新浪形成网络广告、无线增值两大业务并重的局面,再次成为门户网站的领头羊。汪延接任CEO之后,开始了新浪又一轮的探索。汪延采取的是“模仿式”的探索,并紧紧围绕互联网本身。进军“天堂”游戏;开始“财富之旅”;而收购UC进入即时通信领域……
但先行者在成功开拓新业务的时候,也在该领域树立了越来越高的行业标准。新浪没能杀入第一阵营。随后,新浪不得不开始“瘦身”运动。
联想经历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在互联网行业上投资失利之后,联想“由虚到实”,开始进军与IT相关的实体行业。在IT服务领域,联想进行三次并购,控股汉普咨询,收购智软、中望。在手机业务领域,联想牵手厦华电子成立联想移动通信公司。
时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杨元庆甚至一度非常介意别人说“联想就是做PC的”。然而三年之后,多元化战略并没有让联想脱胎换骨成为营收达6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200亿元成了联想难以突破的界限。而吃进的企业也被“瘦身”了不少。
终于,联想选择了回归。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再次回归PC战场,并希望以此证明联想的“真正的竞争力”。
同样面临困境,同样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战略探索的新浪,这次会不会又与联想的轨迹重合呢?
不论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在单一业务面临发展瓶颈之后,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想到进入另一个陌生、但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增长的行业。
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新浪来自广告业务收入锐减。新浪面临投资者的压力骤然加大,被迫开始了它第一次战略转型。时任新浪CEO的王志东计划开拓其擅长的软件业务,但意愿还没有实现,2001年夏天就在董事会的压力下被迫离职。
茅道林时代开始了新浪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次探索。茅道林认为,门户网站发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与传统行业脱离,于是寻求新浪在资源上与传统行业的接轨,就成了茅道林的主流思想。
2002年,茅道林提出将新浪“一拆为三”。首先新浪网将“网”字去掉更名为新浪,辖属提供新闻内容新浪网、提供网上企业服务平台的新浪企业服务以及提供信箱、短信等业务的个人收费平台新浪在线Sina.online等三个独立事业体。
也是在2000年的时候,联想集团攻城略地,占据了PC高达30%的市场份额。而在PC业务达到顶峰时,联想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战略。因为在这个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哪再前进一步都将非常困难。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与新浪从虚到实的路径相反,为了走出PC的影响,联想选择了进军当时还受资本追捧的互联网行业。
2000年4年联想成立FM365,“用最红的人,做最红的广告,1年烧1亿元钞票,3年做成中国最红的互联网站。”这是联想FM365当年创办时的豪言壮语。接着,联想以2.7亿港元的有形资产入股赢时通,占赢时通股权的40%,成为单一大股东,又携手新东方进军网络教育市场。2001年6月,杨元庆进行了联想在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动作——与AOL成立合资公司。
但在第一波“远离本业”的多元化探索中,联想与新浪都受到挫折。联想的互联网业务生不逢时,它诞生在互联网业风声鹤唳的前夕,还没来得及共享网站发展的繁华,面对的已是秋风萧瑟。
而对于新浪来说,不但没能给新浪带来收入,与263的合作也并不愉快。而茅道林此后提出TMT(技术、媒体、通信)的概念,并以此展开新浪与阳光卫视的合作,也成为茅道林在新浪投资中最大的一次失误。
于是在第一波多元发展失利之后,发展与原业务相关的多元化,成为了这两家完全不同的中国企业第二波探索的选择。
2003年1月,在茅道林主政下,新浪收购讯龙,随着无线增值市场的迅猛增长,新浪形成网络广告、无线增值两大业务并重的局面,再次成为门户网站的领头羊。汪延接任CEO之后,开始了新浪又一轮的探索。汪延采取的是“模仿式”的探索,并紧紧围绕互联网本身。进军“天堂”游戏;开始“财富之旅”;而收购UC进入即时通信领域……
但先行者在成功开拓新业务的时候,也在该领域树立了越来越高的行业标准。新浪没能杀入第一阵营。随后,新浪不得不开始“瘦身”运动。
联想经历的过程也与此类似,在互联网行业上投资失利之后,联想“由虚到实”,开始进军与IT相关的实体行业。在IT服务领域,联想进行三次并购,控股汉普咨询,收购智软、中望。在手机业务领域,联想牵手厦华电子成立联想移动通信公司。
时任联想集团总裁的杨元庆甚至一度非常介意别人说“联想就是做PC的”。然而三年之后,多元化战略并没有让联想脱胎换骨成为营收达60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200亿元成了联想难以突破的界限。而吃进的企业也被“瘦身”了不少。
终于,联想选择了回归。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公司的PC业务,再次回归PC战场,并希望以此证明联想的“真正的竞争力”。
同样面临困境,同样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战略探索的新浪,这次会不会又与联想的轨迹重合呢?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公司兼并人才1+1>2
- 下一篇:50岁的女人,夏天试试下面这四双鞋子,好看又时髦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 CURRY 12 "WHAT THE BAY" 鸳鸯配色发布,致敬湾区传奇与全明星荣耀
- 耐克全新品牌宣传片《不争辩,只争胜》,致敬女性运动员和运动的力量
- 奥康情人节礼物已送达!
- On 昂跑推出 Cloudsurfer 家族革新之作 Cloudsurfer 2 训练型跑鞋
- 高蒂女鞋GAODI情人节特辑 | 以鞋为礼,步步生爱
- 诺贝达女鞋ROBERTA DI CAMERINO来点水钻高端局
品牌推荐
- 公羊
- 迪欧摩尼
- 法洛蕾
- 斯米尔
- Charles&Keith
- 骆驼服饰
- 啄木鸟包包
- 康莉
- 金狐狸包包
- 老鞋匠
- 唯聚时代
- 德尼尔森
- 莱斯佩斯
- 花椒星球
- 红蜻蜓童鞋
- 意尔康
- 途漾潮鞋
- 康奈
- 四季熊童鞋
- 沙驰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