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企遭遇“生死劫”?
2006-01-19 15:29:09 来源:中国鞋网cnxz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由于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鞋产品的出口配额将被取消,欧盟内部正在酝酿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盟内的制鞋企业,对原产地在中国的鞋类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据业内有关消息人士透露,预计于今年9月正式立案。该调查一旦立案,将使温州鞋出口遭受沉重打击。
8月4日,“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康奈集团董事长、总裁郑秀康表示,面对窘境,是困守,还是主动出击寻找生路?一向以“头脑灵光”而闻名世界的温州老板早已运筹帷幄。
世界鞋类消费大国向中国鞋亮“红灯”
郑秀康表示,进口国的调查一旦成立,就要对本国产品和行业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时会对进口产品形成贸易壁垒。“欧盟即将采取的措施很可能是反倾销或一般保障措施调查,并预计于今年秋季,最迟9月正式立案。”
不仅是欧盟,俄罗斯、美国等世界鞋类消费大国也都向中国鞋亮起了“红灯”。西方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目前国内鞋企能达标的恐怕没几家。据统计,目前,国内制鞋企业达到20000多家,单是温州就有4500多家。十几个“鞋王”、“名鞋”企业与一批来自境外的鞋业品牌(绝大多数是被国内企业买断品牌经营)短兵相接,使国内市场竞争之激烈达到白热化程度。许多鞋企老板感言,鞋业市场越来越难做了。据业内有关专家分析,尽管温州鞋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但企业的利润并不高,纯利润只有年销售总额的8%。
“无奈”的多产业整合
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还不如做做其他产业看看,幸许能掘到更多的“金子”。鉴于鞋类竞争的惨烈现状,温州鞋佬们有了多产业进军的想法。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谢榕芳介绍说,温州一些鞋企开始“就地取材”,做起了皮具、服装、内衣、鞋材或商贸的生意。康奈集团先后成立了服饰、内衣、鞋材公司,奥康集团也成立了“米奇”鞋材公司。一向做服装的报喜鸟、庄吉、法派等企业也腾出一只手来做起了皮鞋。
鞋企老板的另一招是实行“一品多牌”。就是由主打品牌打前锋,带动二线品牌进军市场,通过不同的产品定位将市场细化,从而谋求分得一块“奶酪”。像康奈的“鸿盛”、“老爷车”、运动休闲系列,奥康的“康龙”、“美丽佳人”,红蜻蜓的童鞋、“火辣辣”、“捷路”,日泰的“千里马”、杰豪的“辉煌鸟”、澳伦的“丽斯本”等走的都是这种“一拖多”的路子。温州永嘉县有些老板更精明,他们不惜斥巨资买断国外鞋类品牌的国内经营权,悠悠然坐收国际品牌之利。像金利来、卡丹路、梦特娇、花花公子、华伦天奴、都彭等品牌均已落入温州老板囊中。
进军商贸、地产领域正成为温州鞋企的又一时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风生水起,金融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温州的大中型鞋企在这方面堪称大手笔不断:红蜻蜓参股温州商业银行,奥康参股“中瑞财团”,奥康、红蜻蜓分别投巨资砸向重庆的壁山和铜梁建“西部鞋都”,康奈联手两家温企斥资7亿建“武汉康奈国际鞋城”,东艺联合泰马、和丰等鞋业成立了“正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据说,康奈、吉尔达等鞋企在不少省、市的地产领域都有资本投入。
温州鞋业战国时代来临
针对欧盟要动中国鞋一事,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耀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鞋业并不怕。2005年欧盟取消配额,温州将会有较多企业长驱直入,因为温州的鞋业有较多的企业此前都已通过展销展览和考察,掌握了欧洲市场情况,都已提前介入市场调查。这些工作的展开,加上温州“中国鞋都”的形成,对欧盟各国来讲,特别对意大利这个“鞋的王国”来讲,是一个最大的打击,同时,温州鞋的成本比较低,如果以反倾销来起诉,抓不住把柄,因为温州不存在政府补贴等,与第三国比较,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价格更低。
据悉,作为最早摘取国字号品牌“中国鞋都”的温州,如今已拥有4500多家制鞋企业,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500多家。2003年全市鞋革行业总产量达50亿美元。出口创汇10.19亿美元,其中鞋类达到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3%,出口8.37亿美元。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25%左右。
8月4日,“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康奈集团董事长、总裁郑秀康表示,面对窘境,是困守,还是主动出击寻找生路?一向以“头脑灵光”而闻名世界的温州老板早已运筹帷幄。
世界鞋类消费大国向中国鞋亮“红灯”
郑秀康表示,进口国的调查一旦成立,就要对本国产品和行业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同时会对进口产品形成贸易壁垒。“欧盟即将采取的措施很可能是反倾销或一般保障措施调查,并预计于今年秋季,最迟9月正式立案。”
不仅是欧盟,俄罗斯、美国等世界鞋类消费大国也都向中国鞋亮起了“红灯”。西方的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目前国内鞋企能达标的恐怕没几家。据统计,目前,国内制鞋企业达到20000多家,单是温州就有4500多家。十几个“鞋王”、“名鞋”企业与一批来自境外的鞋业品牌(绝大多数是被国内企业买断品牌经营)短兵相接,使国内市场竞争之激烈达到白热化程度。许多鞋企老板感言,鞋业市场越来越难做了。据业内有关专家分析,尽管温州鞋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但企业的利润并不高,纯利润只有年销售总额的8%。
“无奈”的多产业整合
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还不如做做其他产业看看,幸许能掘到更多的“金子”。鉴于鞋类竞争的惨烈现状,温州鞋佬们有了多产业进军的想法。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谢榕芳介绍说,温州一些鞋企开始“就地取材”,做起了皮具、服装、内衣、鞋材或商贸的生意。康奈集团先后成立了服饰、内衣、鞋材公司,奥康集团也成立了“米奇”鞋材公司。一向做服装的报喜鸟、庄吉、法派等企业也腾出一只手来做起了皮鞋。
鞋企老板的另一招是实行“一品多牌”。就是由主打品牌打前锋,带动二线品牌进军市场,通过不同的产品定位将市场细化,从而谋求分得一块“奶酪”。像康奈的“鸿盛”、“老爷车”、运动休闲系列,奥康的“康龙”、“美丽佳人”,红蜻蜓的童鞋、“火辣辣”、“捷路”,日泰的“千里马”、杰豪的“辉煌鸟”、澳伦的“丽斯本”等走的都是这种“一拖多”的路子。温州永嘉县有些老板更精明,他们不惜斥巨资买断国外鞋类品牌的国内经营权,悠悠然坐收国际品牌之利。像金利来、卡丹路、梦特娇、花花公子、华伦天奴、都彭等品牌均已落入温州老板囊中。
进军商贸、地产领域正成为温州鞋企的又一时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风生水起,金融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温州的大中型鞋企在这方面堪称大手笔不断:红蜻蜓参股温州商业银行,奥康参股“中瑞财团”,奥康、红蜻蜓分别投巨资砸向重庆的壁山和铜梁建“西部鞋都”,康奈联手两家温企斥资7亿建“武汉康奈国际鞋城”,东艺联合泰马、和丰等鞋业成立了“正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据说,康奈、吉尔达等鞋企在不少省、市的地产领域都有资本投入。
温州鞋业战国时代来临
针对欧盟要动中国鞋一事,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耀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温州鞋业并不怕。2005年欧盟取消配额,温州将会有较多企业长驱直入,因为温州的鞋业有较多的企业此前都已通过展销展览和考察,掌握了欧洲市场情况,都已提前介入市场调查。这些工作的展开,加上温州“中国鞋都”的形成,对欧盟各国来讲,特别对意大利这个“鞋的王国”来讲,是一个最大的打击,同时,温州鞋的成本比较低,如果以反倾销来起诉,抓不住把柄,因为温州不存在政府补贴等,与第三国比较,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价格更低。
据悉,作为最早摘取国字号品牌“中国鞋都”的温州,如今已拥有4500多家制鞋企业,鞋机、鞋材、皮革、合成革、皮革化工等企业2500多家。2003年全市鞋革行业总产量达50亿美元。出口创汇10.19亿美元,其中鞋类达到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3%,出口8.37亿美元。鞋类生产总量占全国25%左右。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 上一篇:中国鞋日本市场攻略
- 下一篇:通胀持续冲击!美国鞋类产品需求骤降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