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切事件”反思
2006-01-19 15:34:13 来源:中国鞋网cnxz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自从“西班牙埃尔切火烧中国鞋事件”发生之后,温州市鞋革行业又一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回顾1992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火烧温州皮鞋的一把火,它敲响了温州鞋革业质量、品牌的警钟,促使温州市一批自强不息的制鞋企业(如今的领头企业)迅速觉醒和崛起,他们经过10多年的拼搏努力,已得到社会及消费者的认可。温州市也于2002年10月12日被光荣授予“中国鞋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而这次“西班牙埃尔切事件”,应该看作是我国进入WTO后,鞋革行业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在新的历史阶段里敲响的倾销与反倾销斗争中,牵涉到国际社会中某些国家为维护本国产业及自身利益,实行抵制争斗的又一警钟。
我认为,这事件的发生是带有一定规律性的,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但愿这第二把火同样能引出一个好的结果来)此时我们必须冷静认真地研究、更多地思考我们下一步的应对措施与策略。
◆ 迅速建立预警机制及网络
这次事件发生后,行业内甚至全社会感到震惊,虽从事态的发展看,早晚是要发生的事,但今天发生了,当地中国鞋商、国内的行业协会,为应对这事件都及时先后成立了应对小组和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应对该事件,但有点滞后,我们需要迅速建立预警机制与网络,把这方面工作做得更主动些,有相应组织机构后,要事先考虑制订预警方案(如抗台风有预警方案一样)及时通过建立网络,迅速掌握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把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承担这方面工作的除各级行业协会外,应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
这次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已向温州市领导及外经贸局建议对鞋革行业协会的出口鞋委员会派联络员,加强上下联系和配合,以便于在应急中能发挥指导作用。
◆ 调整观念与思路
原以在国内市场打拼为主的温州市鞋革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新领域中,要意识到这又是一个飞跃,不能照搬老的经验、观念、思路来应对,要学习、借鉴、创新。
首先要熟悉国际法规和游戏规则,只有先做到守法依法才能维权,在学习、研究、借鉴国际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 在提升品牌和质量、结构上下功夫
温州市鞋革行业在国内有着相对优势,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国际名品牌附加值的优势大家都深有感受,但如何开创国际品牌方面目前正在探索中,有的直接亮相,有的借船过江,走合作之路。我认为,实现最终的目标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必须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才能根本从质上改变和提升鞋革行业品牌档次。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出口鞋中仍处在以低档次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如不突破这怪圈,仅靠低成本的优势将会逐渐失去,“台湾现象”将会在我们这里重演。所以我们要确定好我们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目标定位,要不懈努力制订确切提升计划方案。
◆ 发扬团队精神、联合一致对外
前阶段为改变扭转社会上和消费者对“温州鞋”的形象,我们曾发扬团队精神,联合一致对外,先后举办了中国鞋都名优产品,杭州、上海、成都、香港、德国等地联合展示,整体亮相,取得了好成果,为亮温州制造提升区域品牌进行了大讨论,排头兵企业联合倡议等做法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肯定。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转换,与国际接轨后,行业协会作用,地位越来越突出,当前行业在国际性交往中也日趋濒繁,最近温州市鞋革协会出口鞋委员会核心层13家出口鞋重点企业,联合以统一品牌对外,一致以团队形式参加国际性展会,这做法很值得提倡。
温州市已具有在国内外组织民间商会的经验与做法,期望在世界各重点地区制鞋出口企业分公司(窗口)及鞋商们能尽快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行业组织,在遵守国际及所在国政策、法规情况下开展自律、维权等系列活动。
◆ 与国际接轨,倡导合作望“双赢”
自我国进入WTO之后,给温州鞋革行业进一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贸易空间和舞台,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在接轨中积极了解产品销售对象、国家的国情民风和习俗,在国际化产业竞争里,倾销与反倾销中,在战略上能否更主动些,溶入中采取优势互补,在对立、合作中化解矛盾以和为贵,倡导走合作之路达到“双赢”。
例如在发挥华侨作用同时,充分提供给国际同行的合作机会,发挥他们的作用。
◆ 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温州市不少鞋企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在遵纪守法的同时一般在获取各级政府奖励中做到将巨额奖金、资金反馈和回报社会,作为教育、扶贫救灾资金赢得社会上的赞美,满载荣誉,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进入国际大舞台,更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也可以在重点销售对象国或地区,把国内的好做法发扬到国际上,做遵纪守法模范的同时也提倡为那里的民间做好事善事。
在美国“9.11”事件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同胞曾吉吉抢救他人而献身,他以实际行动获得所在国的高度评价,并把纽约华埠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这种精神很值得发扬。
我相信,把我们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国际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促进各国、各民族间情感交融方面,也必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连接:
9月16日发生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的“烧鞋事件”中,16个货柜的鞋被付之一炬。随后该市又发生两起鞋业工人大游行。以抗议中国商人的廉价产品给西班牙本地商人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还有更多的例子: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温州东艺鞋业等中国鞋商在俄罗斯遭查扣,损失约3亿元;2003年冬,20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温州鞋名列其中。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对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跨越式扩张时,中国鞋商走出国门投资海外,不能仅仅埋头于开拓市场,满足于销售额的猛增。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除了熟悉产品的技术标准等商业规则外,也要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文化、宗教、信仰等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意料不到的风险。
回顾1992年8月8日杭州武林门广场火烧温州皮鞋的一把火,它敲响了温州鞋革业质量、品牌的警钟,促使温州市一批自强不息的制鞋企业(如今的领头企业)迅速觉醒和崛起,他们经过10多年的拼搏努力,已得到社会及消费者的认可。温州市也于2002年10月12日被光荣授予“中国鞋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而这次“西班牙埃尔切事件”,应该看作是我国进入WTO后,鞋革行业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在新的历史阶段里敲响的倾销与反倾销斗争中,牵涉到国际社会中某些国家为维护本国产业及自身利益,实行抵制争斗的又一警钟。
我认为,这事件的发生是带有一定规律性的,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但愿这第二把火同样能引出一个好的结果来)此时我们必须冷静认真地研究、更多地思考我们下一步的应对措施与策略。
◆ 迅速建立预警机制及网络
这次事件发生后,行业内甚至全社会感到震惊,虽从事态的发展看,早晚是要发生的事,但今天发生了,当地中国鞋商、国内的行业协会,为应对这事件都及时先后成立了应对小组和委员会,专门负责处理应对该事件,但有点滞后,我们需要迅速建立预警机制与网络,把这方面工作做得更主动些,有相应组织机构后,要事先考虑制订预警方案(如抗台风有预警方案一样)及时通过建立网络,迅速掌握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把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承担这方面工作的除各级行业协会外,应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
这次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已向温州市领导及外经贸局建议对鞋革行业协会的出口鞋委员会派联络员,加强上下联系和配合,以便于在应急中能发挥指导作用。
◆ 调整观念与思路
原以在国内市场打拼为主的温州市鞋革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新领域中,要意识到这又是一个飞跃,不能照搬老的经验、观念、思路来应对,要学习、借鉴、创新。
首先要熟悉国际法规和游戏规则,只有先做到守法依法才能维权,在学习、研究、借鉴国际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 在提升品牌和质量、结构上下功夫
温州市鞋革行业在国内有着相对优势,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国际名品牌附加值的优势大家都深有感受,但如何开创国际品牌方面目前正在探索中,有的直接亮相,有的借船过江,走合作之路。我认为,实现最终的目标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必须加大投入、加大力度,才能根本从质上改变和提升鞋革行业品牌档次。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出口鞋中仍处在以低档次低价格的恶性竞争,如不突破这怪圈,仅靠低成本的优势将会逐渐失去,“台湾现象”将会在我们这里重演。所以我们要确定好我们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目标定位,要不懈努力制订确切提升计划方案。
◆ 发扬团队精神、联合一致对外
前阶段为改变扭转社会上和消费者对“温州鞋”的形象,我们曾发扬团队精神,联合一致对外,先后举办了中国鞋都名优产品,杭州、上海、成都、香港、德国等地联合展示,整体亮相,取得了好成果,为亮温州制造提升区域品牌进行了大讨论,排头兵企业联合倡议等做法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肯定。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转换,与国际接轨后,行业协会作用,地位越来越突出,当前行业在国际性交往中也日趋濒繁,最近温州市鞋革协会出口鞋委员会核心层13家出口鞋重点企业,联合以统一品牌对外,一致以团队形式参加国际性展会,这做法很值得提倡。
温州市已具有在国内外组织民间商会的经验与做法,期望在世界各重点地区制鞋出口企业分公司(窗口)及鞋商们能尽快组织起来,依靠自己的行业组织,在遵守国际及所在国政策、法规情况下开展自律、维权等系列活动。
◆ 与国际接轨,倡导合作望“双赢”
自我国进入WTO之后,给温州鞋革行业进一步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贸易空间和舞台,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在接轨中积极了解产品销售对象、国家的国情民风和习俗,在国际化产业竞争里,倾销与反倾销中,在战略上能否更主动些,溶入中采取优势互补,在对立、合作中化解矛盾以和为贵,倡导走合作之路达到“双赢”。
例如在发挥华侨作用同时,充分提供给国际同行的合作机会,发挥他们的作用。
◆ 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温州市不少鞋企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和企业的文化建设,在遵纪守法的同时一般在获取各级政府奖励中做到将巨额奖金、资金反馈和回报社会,作为教育、扶贫救灾资金赢得社会上的赞美,满载荣誉,也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进入国际大舞台,更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也可以在重点销售对象国或地区,把国内的好做法发扬到国际上,做遵纪守法模范的同时也提倡为那里的民间做好事善事。
在美国“9.11”事件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同胞曾吉吉抢救他人而献身,他以实际行动获得所在国的高度评价,并把纽约华埠的一条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这种精神很值得发扬。
我相信,把我们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在国际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在促进各国、各民族间情感交融方面,也必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连接:
9月16日发生在西班牙埃尔切市的“烧鞋事件”中,16个货柜的鞋被付之一炬。随后该市又发生两起鞋业工人大游行。以抗议中国商人的廉价产品给西班牙本地商人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还有更多的例子:
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温州东艺鞋业等中国鞋商在俄罗斯遭查扣,损失约3亿元;2003年冬,20多家温州鞋企的鞋类产品在意大利罗马被焚烧 ;2004年1月8日,尼日利亚政府发布“禁止进口商品名单”,温州鞋名列其中。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在对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跨越式扩张时,中国鞋商走出国门投资海外,不能仅仅埋头于开拓市场,满足于销售额的猛增。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除了熟悉产品的技术标准等商业规则外,也要熟悉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文化、宗教、信仰等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意料不到的风险。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