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将对中国皮鞋征收近20%反倾销税
“我们只是民营企业而已,能做的和该做的都已经做完啦!”上周三,在里水办厂的台湾商人刘旭向记者表示,一旦中国鞋企提起的无损害抗辩失败,他将放弃欧盟市场。
刘旭开办的南海金履鞋业,是“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的15名执行委员之一。上月20日,这个联盟派出了5名代表前往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委员会就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问题举行的听证会。
“听证会的效果非常好,我们的律师就主要问题进行了无损害抗辩。接下来还有几个月时间就看商务部和欧盟的谈判结果了,到这里,企业的任务已经结束了。”刘旭说。
欧盟市场或将关闭
离10月6日还有3个月零2天。
按照欧盟的议事规则,对中国鞋征收反倾销税的终审最晚将于10月6日得出结果。从6月2日开始,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的临时反倾销税率已从4.8%上升至9.7%,并将于9月15日升至19.4 %.实际上,刘旭此前已经感受到了来自欧盟的压力。“去年9月,欧盟就派人来中国调查,我们厂是被调查的13家企业之一,他们过来调查了3天。”调查结束后,欧盟取消了金履鞋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金履鞋业随后单独聘请律师前往布鲁塞尔应诉。
“对我们来说,欧盟市场刚刚打开就又关闭了。”刘旭感叹道。
他的话道出了联盟发起企业共同的尴尬———他们几乎都是在去年年初才开始对欧盟出口,而在去年元旦之前,欧盟市场实行的是完全单方面的配额管理,这些台资和港资企业连市场入场券都没有拿到。
“2005年之前我们只做美国市场,出口量有600万双左右,去年开始做欧盟市场,出口量就达到了150万双。”刘旭认为,他这多销出的150万双鞋子,是从巴西人那里抢过来的,并没有影响到欧盟企业。“中国和巴西是世界两大制鞋基地,欧盟市场一向中国企业放开,去年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又大幅升高,很多订单都流向中国,两亿多双中国鞋子一下子涌入欧洲并不是挤兑当地企业的结果。”
“一双鞋卖16—18美元,增加19.4 %的反倾销税,相当于增加1/ 5的成本,这生意肯定没法做下去了。”刘旭表示,如果欧盟终审决定征收这么高的反倾销税,他们将放弃欧盟市场,“反正也是新市场,丢掉了就继续专心做美国市场”。
显然,欧盟的市场并没有最终向中国鞋企关闭。2月8日,欧盟初步裁定拒绝给予中国制鞋企业市场经济地位3个星期后,金履鞋业与其他7家企业发起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目前已有170多家鞋企加入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无损害抗辩。
“该反击的时候要反击”
“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成立后,金履鞋业成为15家执行委员之一,负责邀请10家企业支持300万联盟基金的筹集。但是,刘旭的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出2万元钱他们都不愿意,很多人就是想坐享其成,等着我们把官司打赢。”刘旭愤愤不平地说。据他透露,成为应对联盟执行委员之后,他曾给本地几十家鞋企打过电话,邀请他们加入联盟共同分担抗辩费用,但是却几乎没有人理会他,而是在各自的利益面前选择了沉默。
“他们有的通过澳门转道出口,有的计划去其他国家开新厂,还有的想用其他手段把出口价‘做’低,就是不想通过正规渠道争取市场地位。”刘旭认为,正是基于社会责任而不是经济利益,才促使他们这些企业组建了应对联盟。“创信、万邦这些发起企业,出口欧盟的皮鞋量只占它们业务总量的5%—6%,那些老总为什么要那么积极?”
他表示,在他自己的业务中,欧盟市场占的量也不大,丢掉了并不可惜。
据了解,南海的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平洲和里水,目前仅里水就有制鞋企业370多间,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但是主动参与抗辩的企业却只有金履鞋业,其他不少企业都选择了其他办法规避反倾销税,其中通过澳门转道出口是最常见的。
“从澳门出口的鞋子数量一下子增多了,你以为欧盟那些专家是傻瓜,会不知道怎么回事?前两年很多人到越南去设厂,这次越南不就一起牵涉进来了吗?”对这些急功近利的企业行为,刘旭显得非常不忿。他认为,不遵守规则的企业行为最终将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转道出口、人为‘做’低出口价,这些手段谁不知道?但这是违法的!欧盟自然有其他办法来对付你。而且,这样做会挑起更多的贸易争端,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该反击的时候要反击,该有声音的时候要有声音!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做了,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反映出去了。”刘旭一再强调,国家商务部才是起主导作用的,企业联盟只是在配合商务部的工作。
实际上,至少从目前看来,刘旭等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就在欧盟召开听证会的第二天,欧洲不少国家的媒体都报道了中国企业的表现,瑞典商贸大臣甚至公开宣称欧盟应检查类似于向中国鞋企征收反倾销税这样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