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材资讯]垃圾变成黄金 三斯达百亩鞋材基地动工
日前,规模近百亩的三斯达鞋材基地正式动工了。预计明年,一个投资总额达2亿多,年产各类鞋材达2万~3万吨的鞋材基地将正式投产。
把垃圾变成黄金
上世纪90年代末,正是陈埭制鞋业转入高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候的鞋材垃圾,各种各样的边角料堆满了镇里的每个角落,要么当成垃圾到处扔,要么一起堆到海边去烧,当时的陈埭人肯定不会忘记随时能见到黑烟冲天、几公里外都看得见的日子。”丁金造回忆了当年走向废料回收再利用的日子,“其实当时已经有这种废料回收的设备和技术了,关键看企业是不是有这方面的意识,并舍得作出投入。”
1999年,三斯达率先在陈埭投入近200万进行废料回收工艺研究和引进技术设备,成为陈埭镇第一个做“环保型”鞋材的企业之一。到了2000年,公司每年已经可以生产2000吨的回收料,而到了今天,回收料的数量大概在8000~10000吨。
“现在的原材料,像石油、塑料米、橡胶等,比什么都贵,而把这些垃圾回收,在转化成新的原材料,销售出去换成美金,就跟把垃圾变美金一样了。现在在陈埭的路边,你几乎看不到废弃的边角料的影子了,以前是到处乱扔,现在是随便一件两件都会被人家捡走,要么转卖给我们这样的企业,要么自己回收生产,所以,陈埭的环境已经比几年前改善很多了。而边角料回收,不仅仅是回收了钱,以前几乎每个生产厂家都要组织一支清洁队,把垃圾清理出厂,现在,这些人工费用也都跟着省了。”丁金造说。
鞋材基地做大规模
据了解,三斯达目前在鞋材的EVA发泡鞋底等领域,规模已经处于陈埭前列,而明年的鞋材基地投产后,将奠定其在陈埭该专类鞋材制造领域的航母地位。
用丁金造的话说,当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值得炫耀,特别是到了环保生产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懂得废料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价格战已经转向了质量战、规模战,关键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去年同期,三斯达通过了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产品出口欧美打通了路,规划建设三斯达的鞋材基地,做大生产规模则成为三斯达另一个选择的方向。
据了解,三斯达鞋材基地于去年正式成为福建省163个省级预备重点项目之一,近百亩的工业用地正式批复给三斯达投入建设,将全部投入鞋材生产,预计投产后的产量将达到年产各类鞋材2万~3万吨。而据介绍,通过该鞋材基地废料回收再利用生产出来的鞋材产品,在成本方面,将比其他同类产品降低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