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爆炸“炸”出“灰色清关”问题
在莫斯科东郊切尔基佐夫市场8月21日发生的爆炸事件中,有7名中国人受伤。迄今为止,莫斯科官方发布的消息排除了是恐怖组织所为,认定是“基于种族仇恨而谋杀”行为。作案的3人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人,动机则是因为“市场里有太多他们强烈厌恶的拥有亚洲背景的人”。这个市场受到当地一些人的“强烈厌恶”,据说与“灰色清关”有关。有报道
说,切尔基佐夫市场是俄经济转型的产物,一些商品是通过“灰色清关”进入的。尽管此爆炸案还在审理中,但作案者对该市场的厌恶令人反思。
提起“灰色清关”,中国不少赴俄商人耳熟能详。它是采用“包机包税”的方式,货主只须向货运公司缴纳运费,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委托“清关公司”代理清关。其间货主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的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这种通关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灰色清关”。“灰色清关”费用比正常报关节省不少。基于历史原因和俄罗斯特殊国情,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多中国商品都是通过“灰色清关”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
“灰色清关”不是中国商人的“专利”。亚洲的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商人都愿意走这条路子。然而,对于中俄贸易商人而言,方便在于此,危险也在于此。近年来,俄罗斯方面几度出手整顿“灰色清关”,中国温州不少鞋商就分别遭到扣押、盘查、罚款等处理。今年6月,该市场的中国ACT公司所属的数十个摊位遭俄护法机关查封,货主被要求出具合法报关单据。行动中,部分华商还遭个别特警的抢劫,损失达数万美元。因此,一些俄罗斯华商认为,“灰色清关”是旅俄华商的“地狱”。
“灰色清关”的存在,也在当地民众中播下不满情绪,当地一些情绪极端的人常就此借机闹事。因此,趋利避害就成了俄罗斯华商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不论从目前俄方政府部门态度来看,还是从往昔教训分析,“灰色清关”都是危险之路。只有依法经营,通过正规渠道办理合法手续,才能站得住脚,才能避免飞来横祸。转变经营思路对赴俄华商显得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