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崛起为何须以中国崛起为前提1
欧洲整合为欧盟,尽管政治上,《欧盟宪法》未得到通过,但经济整合已经成功,其标志就是欧元的诞生。 欧洲整合为欧盟,欲依托超过美国的整体经济实力,通过向世界推广欧元,达到欧洲崛起的目的。向世界推广欧元为何能使欧洲崛起?欧盟经济崛起为何须以中国崛起为前提?这是openbook11这个帖子要回答的问题。
一、美国经验:推广美圆霸权而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但美国经济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并不很大。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向与社会主义国家抗衡的前线国家(地区)如西德,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输出技术和开放市场,通过向前线国家泰国提供经济援助,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崛起,成为有名的“亚洲四小龙”。尽管这些国家经济总量提升耀人眼目,美国经济给人的感觉一般,但美国经济总量仍然接近世界经济总量的30%。显然,在这些前线国家经济总量猛烈提升的时候,不起眼的美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可一点也没有被丢下。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依靠美国的技术和市场,向美国输出产品,美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美圆作为交换,美国这种负债行为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总量。举例说明:一个企业总资产为1000万元,资产年周转率为2次,则其年产值(GDP)为2000万元,如果举债1000万元,使总资产达到2000万元,则其年产值(GDP)为4000万元。这个企业的经济总量就达到翻番。
不同的是,美国输出美圆交换商品,形成的负债根本不需要归还,也不需要支付利息。例如,美国购买日本1000亿美圆商品,在美国则输出1000亿美圆纸币,在日本则形成1000亿美圆外汇储备。日本生产商品需要原料和能源,则就可以使用美圆外汇从中国购买原料、从中东购买石油。中国等其他国家获得美圆后,为了在国际上进行贸易和交往,并不会将全部外汇向美国购买产品,大部分作为外汇储存起来。因此,美国可以无代价使用世界物质财富。
这就是美国向与社会主义国家抗衡的前线国家(地区)如西德,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输出技术和开放市场的原因。如果不开放市场、输出技术,这些国家购买美国的商品,那么美国就不能输出美圆,反要接受这些国家的货币。因此,美国要形成美圆霸权,输出技术和开放市场是必然结果。所以当日本经济总量庞大的时候,美国停止向日本输出IT技术,日本的IT经济一筹莫展,不得不依靠原由技术打拼,经济发展停止不前。台湾省经济停止不前,与其主要依托IT产业发展经济密不可分,在中国大陆制造业竞争下,并自我封闭西进大陆市场的出路,经济发展不停顿才怪。
话说日本人是个没有原创思维能力的民族,可以将一些现有的产品做得比谁都好,例如把汉字改造为日本字,把中国算盘改小,把汽车和高速轮轨火车造的比别人更好,但终究不能自己独创文字,不能发明悬磁列车等。要日本人创造性开发新技术,那比登天还难。日本人知道自己民族智力的缺陷,所以拼命吃鱼,因为传说吃鱼可以提高智力,结果造成黥鱼的灾难。
结论是:美国通过输出技术和市场,通过购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成功形成美圆霸权。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的提升,是以美圆来支撑的,使美国不劳而获的获得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同样,美国向中国开放市场,使中国经济总量得到提升,也促使美国经济总量的提高,美圆霸权的更加牢固。
美圆霸权的另一个好处:美国使用美圆购买外国产品,美圆价值坚挺;随着美圆对外输出越来越多,导致美圆不断贬值,外国要使用美圆就不能购买到同美国一样多的物质产品,这等于打击外国的经济实力。即使外国购买美国资产,在敏感领域,美国可以借口经济威胁拒绝;在普通领域,贬值的美圆使美国卖出资产获得更多的货币回流。
二、欧元要学美圆离不开中国
欧元要成为世界霸权,首先就必须输出欧元。那么就要分析,欧元输出的“目的地”应该是哪里?美洲是美国的后院,欧元难以见缝插针,这条路在100年前就被“门罗主义”堵死了。非洲难以形成气候。俄国经济总量不大,对欧元输出帮助不大,何况欧洲要使用俄国的石油天然气,根本不可能形成欧元净流出。结果只能由亚洲来完成欧元崛起的使命。亚洲原来的“四小龙”,美国有军队驻守,欧洲难以主导其经济和市场,对欧元的帮助不大。只有中国和印度,是欧元崛起的最佳和最后的选择。但是印度经济总量小,根本不能象“四小龙”那样使欧元大规模输出。
因此,欧元崛起必须以中国市场为目的地。中国的优势在于,可以向欧洲输出数量庞大的低价商品,而中国获得欧元后,又必须向世界各地购买原料和能源,而将欧元输出到世界各地。那么,随着中国原料和能源采购的步伐,欧元就能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由于欧洲整体经济总量和人口大于美国,欧洲将形成大于美国的整体市场,为欧元与美圆霸权的竞争,提供了前提。由于中国商品价廉物美,在世界销路广泛,向中国输出欧元,无疑是最佳选择。欧元崛起的责任,只能由中国来承担。
所以,欧洲对中国人民币升值,并不怎么感冒。“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中国人民币升值过快无异自杀”。
- 上一篇:欧盟崛起为何须以中国崛起为前提2
- 下一篇:通胀持续冲击!美国鞋类产品需求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