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解决用工难途径 杭州馄饨店要让服务员持股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会、股票全流通……这些对于在小小的一家馄饨店里打工的服务员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字眼。但是现在,一个认购股份的机会却被放到了他们面前。
虽然在浙江不少上市公司里,期权激励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让小馄饨店的服务员们也能分上股份,还是个新鲜事儿。
30岁的厨房师傅当上小老板
来自山西太原的张银宝在杭州打工多年了,先是在酒店里当了几年的服务员,三年前成为“巧燕坊”燕皮馄饨店的员工,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他负责的工作是在厨房里制作肉夹馍。
到今年,张银宝满30岁了,多年的省吃俭用让他有了一小笔积蓄,但他所从事的却还只是厨房里最基层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三十而立,他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了,有朋友来叫他一起去广州做生意,他也很想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不过,出去闯荡毕竟不容易,而“巧燕坊”在这时候提出的方案听起来更诱人。
“我们在百脑汇的美食广场做的一个档口,几个月下来经营状况和盈利都已经很稳定了,决定当一个让员工入股的试点,”巧燕坊负责人楼小永说。提出让员工认购股份之后,小有积蓄的张银宝脱颖而出,争取到了这个名额。这家店的投资是5万元,机器折旧了1万元以后,张银宝用2万元资金入股,当上了小老板。
而在一个月前在百大边上开张的“巧燕坊”体育场路新店里,店长毛松英则持股15%。“在巧燕坊当了好几年的店长,我就觉得这样做一家店效益不错,而各个环节我也熟悉,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开一家呢?”毛松英说。为了留人,“巧燕坊”提出了让她入股新店的建议,以半价认购15%的股份,三个月内可以全额退回。这是因为根据以往经验,一家店盈利状况如何,三个月内基本可以确定下来,这种风险更低的投资方式让毛松英动心了。
营业额紧跟着增长
从一个单纯做肉夹馍的厨房师傅变成了小老板,张银宝给“巧燕坊”的百脑汇店带来了营业额的直线上升。他持股的第一个月正好碰到了国庆长假,歇业了7天,但即使如此,一个月的营业额还是提高了近2000元。
原来,这家店的上班时间是8点钟,等到服务员和厨房师傅做完准备工作能供应上早餐,已经是8:45左右了,而这时候,正好错过了8:30百脑汇员工的早餐高峰,加之边上“千食客”汤包的竞争,所以一天只能做二三十块钱的早餐生意。这样的问题,老板一个星期来巡两次店,很难发现,而现在,张银宝每天提前半个小时到店里,煮好粥,并且增加了煎饺这个品种,正好赶上做早餐生意,光这一项,一天就能多做100-200元的生意。过去,“巧燕坊”的各个门店都是按总店的统一品种和配送来卖,张银宝主动提出应该增加新品种,比如,这个星期天气转凉,他就做起了热气腾腾的砂锅和面条。
而在体育场路店里,店长持股带来的变化也很明显。过去店长跟配送中心要货比较大手大脚,一天卖下来,库存能有10碗馄饨,而现在,店长精打细算,一天的库存缩减成了1-2碗馄饨;过去一桶奶茶调出40杯来慢慢卖,现在店长会让先调出20杯,顾客喝到的奶茶也更新鲜了。
事实上,在餐饮品牌逐步扩张、连锁之后,在厨师长、房东、餐厅经理中间进行股权分配,店面、技术、管理都可以入股,以分解经营压力和资金风险的“股份制”模式今年已经在杭州餐饮界盛行起来了。
在刘家香辣馆的负责人看来,推行股份制的更重要意义是把老板解放出来了。从今年初开始,刘家香开出的三家新店“刘家厨房”都采用了由厨师长和门店经理以技术和管理持股25%的模式,有了这样的股份分配结构之后,当老板反而成了做批发生意,不用一家店一家店地去操心了。
服务员持股方案出台
现在,“巧燕坊”干脆订出了一份让服务员都能够半价认购分店股份的方案,不过有几个条件:1.未婚;2.干满两年的老员工;3.年后进行股份认购。
更有趣的是,虽然这个方案已经订出来了,管理层却要等到12月份公布,让员工们到那个时候有“盼头”,别有意义。
按照每年杭州餐饮的季节性规律来看,赶在年前和春节的消费旺季之前,现在正是不少新店积极筹备开张的时候。眼下,几乎每家饭店都已经在门口贴出了招工告示,而到11-12月份,餐饮用人缺口将会集中爆发。
“我去劳动力市场招人,几乎来一个签一个,但是第一天带了11个人来,第二天就只剩两个,”一家饭店经营者这样说。这两年,大部分饭店服务员和厨房员工的流动性都在30%-40%之间,而每到过年,就成了饭店老板们最担心的“坎”——服务员们回老家过年后就不回来了,节后招工又是一个字,“难”。
每到用人紧张的时候,店里的正常运作都要靠老员工加班加点维持下去,所以“留人”就促成这个认购股份方案的一个主要因素。每家门店员工持股的比例将在15%左右,一个服务员可以认购3%的股份,也就是说,服务员有几千块积蓄就能成为股东了,在认购股份的三个月内,都可以无条件退股。
股份制带来新问题
不过,从原来单纯的打工身份变成了持股人,新的问题也冒出来了。“我们新店开张去社区发优惠券,我看到优惠券是五折的,一碗5元钱的馄饨,都觉得舍不得发券了。”巧燕坊体育场路店的店长毛松英说,持股以后,她第一次为发优惠券感到肉痛。
以前作为普通员工,对成本支出并不敏感,现在这些都和持股人的收益直接挂钩了,巧燕坊负责人楼小永也在管理中发现,这些持股员工们会犯“太节俭”的毛病:他们会发现,原来一个打包盒也要3毛钱,这些以前肯定是顾客要就给了,但是现在,他们会掂量掂量了;买灶具,便宜的有2800元的,公司却要求统一配备4300元的,持股店长就会想,这个钱为什么不能省下来呢?从这些管理的细节里,矛盾还是不少。
“厨师入股以后,他甚至会每天开始花很多精力去和菜场小贩们讨价还价,从虾摊上一只只挑出‘快死’的活虾,因为这个虾卖8.5一斤,而活虾卖的是14块,他会想,这一来一去就是近40%的毛利。”一家饭店老板因此郁闷不已。
仍是最有效的激励机制
“走到分配股份这一步,并不是我们的思路动得快,而是受到员工们想法和需求的推动,”楼小永说,“其实,让员工持股,最重要的还在于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随着张银宝和毛松英持股的消息在内部传开来,员工们的情绪受到了感染,最直接的一个变化,是觉得在这个店里干有机会,希望成为这个企业真正的一分子。
以张银宝为例,从10月份入股分店之后,按目前的业绩算,到年底,他大概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分红,而他在厨房工作的薪水一个月也有1200-1300元左右,辛勤劳动,得到回报,这直接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劳动的尊重,也成了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考核。
- 上一篇:色彩营销:为品牌推广添光彩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