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扼杀了员工的敬业度
时下,有很多雇主都抱怨员工职业素养差,不够敬业,挖来的优秀人才没过多长时间就流于平庸……很多人认为员工不敬业基本都是因为他们的态度不对,但是他们为什么会不敬业?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员工的敬业度?
案例一
困惑人才在我处怎成“庸才”
成都某销售公司的黄总一遇见我就请求:“你与一些咨询策划专家较熟,帮我找个专家为我公司把把脉。”原来,黄总为了提高销售业绩,扩大市场的占有额,他求贤若渴,到处明察暗访,欲猎取销售人才,并成功地从C公司挖出了销售奇才L。为给L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不惜解聘了以前业绩辉煌而今迈步不前的H副经理。L也不负黄总厚望。仅短短半年,销售额比以前翻了一番。然而,好景不长在。一年后,L的销售业绩开始停止不前,甚至出现下滑。L没有以前的锐气和果断决策的气概了,也没有一年前率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精神了。更让他伤心、困惑、苦恼的是,以前被他解聘的H副经理在F公司一路攻城掠地,在销售市场上占领了整个西部的五分之三。一正一反,此一时彼一时的事实,让黄总百思不解:怎么在我这里是“庸才”,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人才?在别人那里甚至是奇才,怎么到了我这里不久就成“庸才”了?
案例二
郁闷 晋升遭遇论资排辈
林志是某报社的记者。入行三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在单位颇得领导和同事的赞赏。可最近她却有些郁闷。
原因是由于报社内部晋升首席记者,呼声、人气极高的林志意外落选了。原本争强好胜的林志满心欢喜的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这下可蔫了。
林志落选的原由很简单。因为报社领导觉得林志虽然完全具备了做首记的能力,但在记者队伍里面她是最年轻的,选她做首席恐怕难服众心,所以就“照顾”了一下老记者。
尽管领导说了很多诸如“你还年轻,机会多的是!”的话,可林志越琢磨越不是个味儿。
一想到前面还排着一大堆“资深”的记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冒出个头,林志就心灰意懒,做什么都觉得没劲头了,完全失去了往日冲锋陷阵的精气神。
时下,一边是很多雇主抱怨员工职业素养差,不够敬业,挖来的优秀人才没过多长时间就流于平庸;一边是象上面林志这种现象,在员工中也存在着普遍性。那么,员工不敬业,是其基本素质修养决定呢,还是其他的因素影响呢?针对此现象,我们对一些企业、公司的员工和雇主进行了采访,其各有各的说法。
主雇之见
雇员:管理和激励系统不健全
雇员普遍认为影响员工敬业度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工作的挑战性、领导管理水平的高低、公司福利待遇的好坏、个人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公司对员工能力的认可程度、个人职业化程度这六个方面。
成都某石油监理公司办公室马主任:员工素质差,这种现象不可说没有,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我认为老板再发感慨之前,应反省下自己用人地方是否有问题,员工不敬业这种现象是员工本身具有的态度问题,还是因为公司在管理方法、激励制度等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症结找到了才能对症下药,才不会发生象案例中成都某销售公司黄总的困惑问题。
- 上一篇:网吧渠道创新手机游戏的营销模式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