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蕉喂猪看农产品营销
近一时期,媒体连续报道了海南香蕉受“香蕉有毒”谣言的影响,价格降低到5分钱一斤仍卖不出去,蕉农们只好拿香蕉喂猪的消息。读之,令人感触颇深。这其中折射出的农产品营销失衡,提示我们: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提高产业化水平,农民应积极组建行业组织。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并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降低农产品营销风险。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民占全市总人口的70%以上。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市高效农业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生态肉鸭、果品、大蒜等一大批规模化农产品品牌,并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仍有部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稍显欠缺。而剖析海南香蕉烂市现象,对于提高我市农民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作为海南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香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一旦遭遇市场风波,就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应给我们如下启示:
首先,海南的香蕉产业,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在历次香蕉风波中,损失最大的就是那些香蕉种植规模较小、势单力薄的农户。而行业组织平时充分掌握业内资源,可以为成员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一旦产业链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充分地调动资源进行调节。如果海南有这样一个香蕉协会,何愁香蕉无法卖出呢?
其次,应对农产品营销风险,还需大力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据了解,海南没有一家香蕉深加工企业,仅有几家本地副食品企业加工少量的香蕉片。龙头加工企业上可连市场、下能接农户,通过延长产业链,不仅可使一部分农民直接进入龙头企业务工,还可吸引部分农民参与到运输、营销等经营活动中去。
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并建立起有效的经营信息交流平台,在市场出现风波时,能及时、准确地为农户提供信息,以便使农民正确应对。
- 上一篇:“第五媒体”推动企业营销移动化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