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擦鞋店也能把业创
这几年,眉山街头的一元擦鞋店逐渐多了起来,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从仁寿县龙正镇净土村来到眉山的王万兵和徐秀华夫妇就是这为数不少的擦鞋人中的一员。2005年2月,夫妻双双来到眉山,当年的12月,就开起了自己的一元擦鞋店。将近两年创业路,夫妻二人经历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呢?近日,记者走近他们,聆听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亲戚领路步入创业之门
今年38岁的王万兵和小他3岁的妻子徐秀华都是仁寿县龙正镇净土村人。为了补贴家用,徐秀华十多岁就在当地的一个猪鬃厂打工,工作琐碎而繁忙,一个月下来才只有100多块钱,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就三四百块钱。即使是这样,徐秀华还是很珍惜这个打工的机会。不过,猪鬃厂并不是随时都需要人,没活的时候,徐秀华又只能回到家里。和王万兵结婚后,不久,两人有了孩子,一家三口的生活大多靠土里刨食,经济非常拮据。
2005年2月,生活出现了转机。徐秀华的妹弟在眉山开了个擦鞋店,人手不够,就让徐秀华夫妇去店里帮把手,就这样,夫妻二人来到了眉山。在擦鞋店帮手的两个月里,夫妻二人用心地学习各项擦鞋、修鞋的技术。而妹弟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姐姐和姐夫,他亲自示范,边操作边讲解,有时候还手把手地教。就这样,夫妻二人的手艺学得很快,手艺学到了,一种自己创业的冲动也在心中涌动起来。妹弟也非常理解夫妻二人的想法,闲时也会跟两人唠唠经营店铺的经验。刚巧2005年底的时候,得知附近一家擦鞋店的老板想转让铺面,两人一合计,找亲戚和熟人东拼西凑,凑够了接收铺面的钱,开起了自己的一元擦鞋店。
“做生意也要讲良心”
徐秀华告诉记者,擦鞋子就是简单的几个步骤:清洁剂清洗—擦干—上鞋油—抛光,并没有多少技术成分,关键还是看用不用心,仔细不仔细。“擦鞋只要1元钱,虽然钱不多,但是收了顾客的钱,就要把活做好。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小店,大多数都是熟客,一旦活没做到家,岂不是很容易砸自己的招牌。”徐秀华边说着边擦着一双刚送来的褐色皮鞋。顾客本来只要求把鞋面擦一擦,但是擦完后,徐秀华又找来褐色的鞋油,用刷子细心地抹在一些翻了皮的地方,尽量地让鞋子看起来更美观一些。顾客在一旁看着都不禁连连感慨:“太细心了,这样一整,看起来漂亮多了。”
擦鞋子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修鞋子就不一样了,绝对是门手艺活。平时夫妻二人的分工也是,丈夫修鞋,妻子擦鞋。记者在徐秀华店里采访的时候,王万兵正在一台庞大的皮鞋修饰机前忙活着。徐秀华告诉记者,这台机子是旧店主留下的,功能非常多,包括烘箱、修边、吸尘、砂轮、杀菌、蒸汽等等。不过,机器毕竟是机器,与人的智慧和娴熟的技艺相结合,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一双双破损的鞋子修补得美观大方。随着机器开动发出的很响的“吱吱”声,王万兵好似细心的匠人雕琢手工艺品一样,用机器一丝不苟地切割着刚补在鞋底上的一块耐磨贴,让耐磨贴跟鞋底的形状完全吻合,之后再用砂轮把鞋的边缘磨平滑。
“希望能够一直做下去”
擦鞋店也跟别的小生意一样,有旺季有淡季。徐秀华告诉记者,夏天就是淡季,因为大家都穿凉鞋,擦鞋的人少了,修鞋的人也不多,有时候开一天铺一单生意也没有。不过,即使是这样,徐秀华两口子还是坚持天天开门,“不能因为淡季就不开门啊,顾客一次来你没开门,二次来你又不开门,以后你再开门的时候,人家也不会来了。做生意还是要讲个信誉。”
擦鞋店开了快两年的时间,一些老熟客和徐秀华夫妇都很熟络了,经常会把自己的朋友同事也带来这里擦鞋,这让徐秀华很欣慰。“当然,你打开门来做生意,也会碰上一些刁蛮顾客,有些顾客还会提些不可能办到的要求,遇上这些事的时候,肯定心里会不舒服。不过,之后一想,还是有那么多顾客认可我们,照顾我们的生意,也就觉得没什么了。”徐秀华乐观地笑到。
现在,擦鞋店每天早上7点半就开门,晚上9点半才关门,有时候顾客多起来,夫妇俩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吃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也是没个定数。即使是这样辛苦和忙碌,两口子干起活来也劲头十足,“这里再辛苦也比在家里务农强,只要肯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干,收入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日子也会越来越好的。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把这个店一直做下去,等以后业务做大一点,还可以收几个徒弟。”王万兵这样告诉记者。
- 上一篇:陈埭有了“鞋都路”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