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的“独木桥” 上还是不上
自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后,各类企业的奥运营销大战就开始打响,基于奥运理念的商业运作此起彼伏,企业无论规模大小,无不希望搭乘奥运快车,一时间奥运营销成为最热门的营销关键词,奥运营销大比拼由此也拉开了帷幕。
面对百年难遇的机会,看看以往的奥运营销成功案例,营销策划者自然很难抑制内心的激动之情,唯恐错过奥运盛宴。于是各种奥运概念接踵面世,奥运指定产品、奥运概念产品、奥运主题大赛,所有的营销活动都要跟奥运沾上边,扯上关系。然而,“奥运”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一些数据显示,曾经赞助过奥运会的144个合作伙伴和赞助商中,只有约30%的品牌被用户记住曾经为奥运埋过单,大多数品牌被淹没在几乎泛滥的“奥运营销”大战中。奥运营销如何操作?如何才能产生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以避免成为奥运营销败笔,显然值得营销操盘手仔细考量。
显然,奥运资源是有限的,不是谁都能在这块大蛋糕上咬下一口,企业规模实力、业务方向、营销策略等都将影响企业对奥运营销的投入。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因有资金保障,自然可以大手笔操作奥运营销活动,而对于中小企业则很难真正跟奥运扯上边,即使沾边,在“泛滥成灾”的奥运营销大军中,你能制造多少亮点?盲目跟风,最终都不会有好的结果。与其去挤千军万马蜂拥的奥运营销“独木桥”,何不另辟蹊径寻找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呢?
中国如此之大,世界如此之大,营销策略繁多,能做的文章多的很,网络营销、电影营销、事件营销、电话营销,营销的策略林林总总,总有适合你的策略和方法,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曾经看到的一个故事或许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现在商场打折相当普遍,而一家深圳的商场打折的广告牌上却写着“100元买110元商品”,而不是像别的商场那样写成“100元卖90元”,最后盘点,这家商场的销售额比别的商场高了不少。前者似乎是9折,但事实上并不是9折,其获取利润要比后者高1%,而这1%就是这广告牌带来的。一点点营销创意带来的就是利润的增长。
到处都是营销的舞台,哪里不是营销的战场呢?
- 上一篇:看准商用市场 三星中国重构营销体系
- 下一篇:2万多双爱心童鞋,一路向西 温暖进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