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抱团发展共同把握商机
从1997年泉籍异地商会在郑州播下第一颗种子起,11年时间里,泉籍异地商会风行天下,已构筑起通达全国的泉商网络,102家泉籍异地商会连接着近百万的泉州商人,泉商品牌正在产生经济效益。
商会正在产生经济效益
吴江闽南商会有近150个会员企业,会长吴荣望介绍,去年11月,该商会18个股东共同投资成立了江苏省闽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投资方向主要为高端纺织、高档服装、精密机械、尖端电子、大型仓储、现代物流以及专业市场等。如此规模的投资,不是一个普通企业能够单独承担的。由商会出面整合会员资源,共同把握商机,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泉州市政协副主席许连捷认为,在外泉商信息灵通,在当地建立良好的经营网络,能够及时获取商机信息。这些商机属于技术含量高、资金量需求大的新领域,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掌控,这时商会整合资源的力量就能体现出来。
去年,首届长三角地区泉籍商会联谊会在安徽合肥成立。一年来,首届联谊会执行会联系长三角的20多个泉籍商会,互相进行投资环境考察和项目推介。首任执行会长吴端革介绍,去年底,合肥泉商联合江西、江苏、浙江三地泉商投资开发的华东国际建材城达成投资意向,今年初就得到合肥市政府的审批,并于近期动工。这一项目涵盖了超过50万平方米的建材物流大市场,投资总额超过15个亿,将建成安徽省最大的建材物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期间,泉商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总额可达数百亿,泉商在长三角的经济协作圈已初具规模。
抱团发展共同把握商机
银根紧缩、物价上涨、美元疲软、油价上涨……众多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发展以来的最困难时期,泉州企业也不例外。“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在生死时刻,告别单打独斗,抱团发展应对挑战逐渐成为泉商的共识。商会牵头成立的各种经济实体迈出了“抱团”的第一步。
杭州泉州商会会长纪建强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需要泉籍商人进一步形成“资源聚合效应”。该商会正在通过商会平台组建投资公司,帮助会员企业破解资本难题。一些商会也已成立或正在酝酿类似的投资担保公司。而在芜湖,芜湖泉州商会则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发了芜湖泉州工业园,并筹建芜湖泉州建材场,为部分会员企业解决经营场所问题,并形成商会企业新的经营增长点。此前的沈阳闽南国际石材城也是沈阳闽南商会集合几个会员共同投资建设的产物。
许连捷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各地泉商开始不同程度遭遇到发展瓶颈,打破区域限制,谋求抱团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强强联合是“抱团”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扶困助弱。商会通过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帮助会员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处理经济生活方面的纠纷,真正让商会成为会员的“娘家”。
“回归工程”得到热情响应
在外出经商的泉州企业家心中,返乡投资、参与泉州建设不仅是一种“家乡情结”,更多的是看中泉州经济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
泉州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实施的“回归工程”赢得泉商热情的回应。云南泉籍商会的黄民选、上海南安商会的曾水獭已在家乡投资1.8亿元建设水头家具城。西藏泉州商会的郭添法投资1.5亿元兴建惠安黄塘台商创业基地。去年,上海泉南家具工业园老总决定在南安水头投资“复制”一个类似的工业园……
对于“回归工程”,金华泉州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文胜有着另一层理解:“泉商在把自身的优秀文化带到外地创业的同时,也可以把外地发展经济好的模式、经验带回泉州。这是‘回归’产生的另一种效益。”他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强与在外泉商的沟通,优化服务,成为泉商信赖、依靠的力量。此外,佛山泉州商会会长蔡世团认为,海峡两岸经济往来有望升温,泉州在实施“回归工程”中,应加强对“海西”概念的相关产业的推介。
- 上一篇:巨大足球鞋成“直播预告”
- 下一篇:离职前起贪念 盗窃产品鞋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