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站

微博 |

我的商务中心

中鞋网,国内垂直鞋类B2B优秀门户网站 - 中鞋网 客服经理 | 陈经理 钟经理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市场 > 越南对口迁移或“难产”中国制造需升级

越南对口迁移或“难产”中国制造需升级

2008-07-04 11:58:27 来源:财经时报 中国鞋网 http://shoes.efef.com.cn/

    越南是制造业的新兴之地。尽管“越南制造”的真正崛起还需假以时日,但这个人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国家在发展中势必享受到巨大的人口红利。的确,开始步入老龄社会门槛的中国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搞低端的制造业了。

  当然,尽管比越南高出许多,中国内地仍然是世界上人力成本最低廉的地区之一。接下来的情形应该更符合中国制造的整体愿景——更高的技术含量,更高的附加值。那些单纯依赖低人力成本的产业早该去支持越南制造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原材料、土地和用工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应该迁往成本更为低廉的中西部地区。但现在看来,这一趋势并没有那么明显。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受制于产业聚集的速度。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民营制造业的发展历经了30年才有今天的面貌,从零开始,逐渐形成产业链完整、产业空间集中的区域经济特色。比如宁波的服装、慈溪的小家电、晋江的运动鞋、东莞的电子产品等等。但要把同样的特色复制到湖南、江西或者贵州的某个地方,并没有那么快。这一过程也许需要10年。

  另一方面,中西部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台商曾建议,中国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应该制定产业专业的具体规划。比如把制造业从广东的某个地方搬到湖南的某个地方,进行“对口迁移”。在这过程中,两地的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为产业转移护航。但这个动作在目前很难做出来。而制造业资本在亚洲的流动过程中,越南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而成为了投资的新洼地。越南的优势比中国中西部地区更大,在人力成本、全球物流方面得均有优势。

  不过,制造业向越南转移并非坏事。在成本压力面前,沿海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课题。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制造部门在沿海迅速消失,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沿海传统的特色产业区域内,制造业朝着有更高附加值、更精品化的层次发展。中国大陆的自然资源本来极其有限,过去30年,资源代价已经太大,如果再那样消耗下去,中国经济就会很病态,很变态。

  倒是有理由为越南能不能承接中国制造的转移担忧。越南只有8000万人口,工业用地资源也有限,有台商反映,如今越南的工业用地价格远高于他们当年在大陆获得的价格。如此看来,越南很难充分承接体量庞大的中国制造转移。

  在越南制造或者印度制造的高速增长面前,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选择不应是沿海地区的翻版,而应根据当地优势作出自己的选择。比如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迄今为止也没有成为“中国制造”的真正强项,它们还需要引进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与此同时,中西部的资源代价也应该比当年的沿海小一些,才能打破所谓“比较优势”的宿命。

在线咨询

姓名
电话
留言

快捷留言

  • 请问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吗?
  • 我想了解加盟费用和细则。
  • 留下邮箱,请将资料发给我谢谢!
  • 我对加盟有兴趣,请迅速联系我!
  • 我想了解贵品牌的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请问投资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中国鞋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谢谢!也欢迎各企业投稿,投稿请Email至:403138580@qq.com
我要评论:(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你好,请你先登录或者注册!!! 登录 注册 匿名
  • 验证码:
推荐新闻
热门鞋业专区
品牌要闻
品牌推荐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