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阿姨:做鞋子是我们那个时代女人的基本功
如今,返朴归真,穿布鞋也成了一种新时尚。但是现在很多的布鞋都是机器成品,真正能手工巧做各色布鞋的人并不多。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新市有位周阿姨,是一位做布鞋的巧手。
据周阿姨介绍,她做布鞋的手艺是40多年前下乡到高桥,当时农村的妇女教她的。从18岁开始做布鞋,至今已有近40年的“工龄”。经她手做的布鞋少说都有上千双。
传统的鞋底是用布粕,一块块的布用糨糊粘在一起,然后把预先准备好的鞋样放在布粕上画个鞋样,然后照样剪下来。通常大人要用40层左右的布,小孩20层左右就差不多了。之后就要用线大致固定下,接下来就是一双鞋子的关键技术“纳鞋底”。纳鞋底的时候一定要 “斜口滚”、“打回针”。通常一双大人的鞋底要纳上近一个月。
纳好鞋底后接下来就要做鞋面了。工序和鞋底一样先画样后剪裁。最后再把鞋面缝合到鞋底上面去,定型的方法是在鞋子的四周用石膏粉“上条”,刷刷白。过去的时候是烘干,现在一般是把鞋子放在阴处风干几个小时。
周阿姨说,做鞋子是我们那个时代女人的基本功,18岁那年下放到高桥学会做布鞋之后,每当小队里开会,女人们人手一个鞋底,边聊天边做“副业”。
以前,家里人的鞋都是她做的,但现在做得少了,因为穿的人少,不过手艺还没丢。遇到亲戚朋友生小孩,周阿姨还是会拿起顶针做几双虎头鞋送给他们。
看着那些已经泛黄的纸样,周阿姨告诉记者,这些至少都有二三十年了,当年搬家的时候没舍得扔。“毕竟这些伴随着我从大姑娘到了当外婆。”周阿姨开玩笑说。
- 上一篇:杰豪:专注做鞋之路
- 下一篇:战疫·秀洲丨小红鞋完成了使命 但抗击疫情的脚步不会停